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两条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共历史三个主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内容、影响) 2.中共领导的斗争实践(背景、意义) 3.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一、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 (一)五四运动(1919):新民主主义 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中共一大(192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新的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最 低纲领),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高目标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利益代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 族(广泛的群众基础) 新的斗争方法:无产阶级领导,发动人民群众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新?以史实为例说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 焕然一新了”思路:用中共成立后进行历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 ,与以往各 阶级革命相比来说明。中共成立后,领导大规模工人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军阀以打击;召开 “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纲领; 与国民党进行合作,发起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取 得了伟大胜利;经过四年解放战争,赢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中共二大(1922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统治 党的最高革命纲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 产主义 历史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 结合的第一次对比中共“一大”和“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一大二大 社会性质 革命动力 革命对象奋斗目标没有认清没有认清认清社会性质是半殖半封认清社会性质是半殖半封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工、农、小资、民族工、农、小资、民族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低:最低:真正民主共和国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最高: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四)国共合作(1924):革命的时 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国民党一大(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形 成标志 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五)北伐战争(19261927)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五)北伐战争(192619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毛泽东对中国 革命的探索)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 盟军、革命对象问题。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独立领导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二)八七会议:1927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1.内容 :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 想。 2.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 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 了巨大贡献。 (三)秋收起义:1927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在斗争实践中探索中国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起义进程:(1)进攻中心城市长沙 (2)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 薄弱的山区进军 (3)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 政权的革命道路(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形成:毛泽东指明 了中国革命道路)1.理论著作: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2.核心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 命和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1931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国共对峙局面形成(六)遵义会议(1935年1月)(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中共独立自主、妥善解决了路线、方针、政策 问题,标志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 国共在抗日民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开始了全民 族的抗战。 敌后战场: (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 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之兵力 ,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 徐州会战及尔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第三卷) 两个战场的关系: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 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 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处于敌后的友 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的 将士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尤其应 该感谢给予自己各种善意援助与忠忱鼓励的友军 将士。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二)百团大战(1940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三)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为中国革命 指明了前途) 内容: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领导 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 题,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四)中共七大 194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毛泽 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联合政府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 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 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 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一)抗战胜利后争取民主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中 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 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 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 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 ,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 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 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 中国”。美国外交文集(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1.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6年6月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1947年6月 3.战略决战的胜利: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19491949年年3 3月)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工作重心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工作重心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 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毛泽东大 别 山(四)论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1949年年6 6月)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 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19491952)(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各个方面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二)建国初期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表现: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有了恢复并发展;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 件。六、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954 年)(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三)“一五”计划实行:形成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 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 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 购和计划 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 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 和计划供应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使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 行。(四)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七、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论十大关系提出的若干新思想、新 方针,是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始,它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准 备。(二)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 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 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7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 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基本 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中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