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伊战争万丁CONTENTS背景介绍两伊战争的源起两伊战争的遗产一、背景介绍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海湾 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 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 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 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 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 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 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 战斗。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 中受到严重损失 。 二、两伊战争的源起1领土和石油争端 两伊之间的边界和领土纠纷,突出表现在对阿拉伯河主权 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上。胡齐 斯坦地区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油田区,分属伊朗、伊 拉克等国。伊朗控制着波斯湾出海口,战略位置重要,历 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曾为此屡动干戈。阿拉伯河两岸蕴 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聚集了两伊主要的石油基地和油 港,也是伊拉克通往海湾的唯一出海口。围绕该河的争斗可一直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 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更 加复杂化。1975年3月,两伊达成了阿尔及尔协议 。双方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分界线,将伊 朗境内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伊拉克。”伊拉克当时 在伊朗的胁迫下,为了换取伊朗停止对伊拉克库尔德 族分离势力的支持,在边界问题上做出了比较明显的 让步。但签约后,伊朗一直恃强不交割土地,两伊关 系的暂时缓和中仍隐藏着危机。2,民族、宗教冲突 在民族问题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二多次交战 ,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二战后,伊拉克等 阿拉伯国家积极支持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开展反政府活 动。两伊境内都居住着大量的库尔德族居民,两伊分 别支持对方境内的库尔德人独立运动,库尔德民族问 题成为导致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关系紧张的又一个因素 。 在宗教问题上,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 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伊朗95 的人是什叶派教徒,他们掌握着国家政权:伊拉克的什 叶派教徒虽占人口60,但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人口占 少数的逊尼派手中。口1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什叶派和 逊尼派之间一直势不两立。什叶派在两伊的不同地位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深了两伊之间的长期不和。两伊 宗教上的分歧乃是造成两国交兵的深层次因素。4两伊领导人的因素:个人恩怨和个性冲突 第一,个人恩怨。霍梅尼因从事反国王运动而于1964年 11月被伊朗国王驱逐出国,在伊拉克度过了14年的流亡 生活。他虽身居国外,却是伊朗反国王运动公认的精 神领袖和政治领袖,而且在伊拉克什叶派中也很有影响 。1978年伊朗再次出现反国王运动高潮时,萨达姆与 巴列维达成协议,以煽动伊拉克什叶派叛乱的罪名将 霍梅尼驱逐出境,霍梅尼被迫流亡巴黎。从此,霍梅尼 与萨达姆结F深仇,他把“萨达姆侯赛因及其异教徒的 复兴党”列为他的第三大仇敌(仅次于巴列维国王和“美 国魔鬼”)。 第二,两伊战争也带有两国领导人明显的个性色彩: 扩张、好斗以及极强的民族主义意识。战争前夕,霍 梅尼和萨达姆都登上本国最高权力宝座,使国家内政外 交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强化了两个极权国家之间的 冲突。导火线:霍梅尼“伊斯兰革命”和伊拉克副总理被炸伤从某种意义上说,霍梅尼掌握伊朗政权所造成的中东地区国 际关系的动荡,是引起两伊战火的直接原因。”1979年,霍梅 尼输出“伊斯兰革命”造成伊拉克南部什叶派聚居地区的动荡 ,对伊拉克的统治阶层构成了严重挑战。伊拉克决心趁国际 上孤立、疏远伊朗和伊朗出现内乱的时机,向伊朗开战,搞 掉老对手。1980年4月1日,在巴格达的一次集会上,一个伊朗人扔出一 颗手榴弹,炸伤了在场的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萨达姆立即 指责伊朗是背后策划者。此事件成为两伊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两伊关系迅速恶化。9月17日,伊拉克单方面废除阿尔及 尔协议,宣布整个阿拉伯河都是伊拉克的领土,自命为阿 拉伯人的代表,要求伊朗归还三岛,这也是两国开战的起因 之一。22日,伊拉克进攻伊朗,发起了两伊战争。三、两伊战争的遗产 1对两伊的影响 两伊战争是在世界石油宝库海湾腹地进行的,造成 了巨大的战争创伤,其特点是交战双方都竭力打击对方 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结果是两败俱伤,没 有赢家,双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综合国力受到极大削弱。据估计,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 loo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这 场战争使两国的发展至少迟滞了2030年。双方都花巨 资购买先进武器,但由于军队人员素质低、训练水平差 ,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基本没有得到发挥。西方军事评 论家普遍认为是用现代化武器打低水平战争,为军事科 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残酷的战争没有给两国带来任何好处,既没有解决两伊 之间的固有矛盾,也没有实现战争的目的,反而加深了 两国的矛盾和仇恨,全面恶化了两国关系。2对中东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对两伊战争持不同的态度,大致形成了三个阵营 。三个阵营是:第一,支持伊拉克的阵营:约旦、摩洛哥、北也 门和以沙特、科威特为首的海湾六国或明或暗地支持伊拉克;第 二,支持伊朗的阵营: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南也门等 国公开支持或倾向于伊朗;第三,保持中立的阵营:埃及、突尼 斯、苏丹、黎巴嫩、土耳其等国和巴解组织则保持中立,积极斡 旋于两伊之间,防止以色列获渔翁之利。 两伊战争推迟了和平解决中东阿以争端的进程,刺激了中东 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 这场竞赛中曾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两年后居然又 武装入侵科威特。 世界两个产油大国之间的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 严重的破坏,双方竭力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导致石油供应紧缺 ,油价飞涨,演变成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触发了西方世界新 的经济危机。 从更长的时间看,两伊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后来 爆发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和伊拉克战争也有必然的 联系,因为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计划,至少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的战 争提供了一个借口。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实施化学战, 也最终成了美国“倒萨”一条重要罪状。伊拉克凭借军事 实力,在海湾追求地区霸权,公然向美国叫板,对美国 的世界霸权构成了挑战,一直是美国的心病。 2003年3月,美国政府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由对其发动了战争,但美国迄今没有找到证据。美国 总统布什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说,即使没有发 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也是正当的 ,因为伊拉克曾经使用过化学武器,入侵过科威特,而 且威胁着美国的安全。MERCI!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