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2007-2008年第一学期主讲:司马慧谁是规划师?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经济学、统计学经济学、统计学 地理学、制图地理学、制图 编程和数据处理编程和数据处理 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遥感技术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遥感技术 法律等法律等规划师的背景是多样的规划师的背景是多样的: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科目 试卷满分 合格分数 1、城市规划原理 100 51 2、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100 60 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100 55 4、城市规划实务 100 55 关于公布2005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 执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规委)、城市规划执业 制度管理部门: 人事厅(局)资格考试主管部门:根据2005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数据的统计 分析,经研究决定,现将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 通知如下:请各地按上述合格标准尽快进行复核,并与人事部人事考试中 心核对后,公布考试成绩。经核准的数据按附表(2005年度注册 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要求进行填写,并及时报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和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管理委员 会备案。城市规划理论内容框架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 及主要理论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 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的编制主要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城市的形成1. 城市产生时间、背景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2. 城、市、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指商品交换场所 3、城市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 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 二、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城市的引力农村的推力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分两个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或前工业化时期或古代城市 工业社会或工业化时代或近代城市一、古代城市发展(一)防御要求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三)政治体制的影响(四)经济发展1、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2、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Go return德国吕贝克发展return二、近代城市发展(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革命使加工业迅速在城市发展,带动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二)城市布局变化圈层式向外扩张 用地类型增加 城市类型增加 (三)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张,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四)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恶化 交通的发展出现郊迁现象 发达国家:已高度城市化,城市的空间扩张已逐渐为城市内部的更新改造所代替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外延扩张成为主要发展形式 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含义与度量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PU=U/P 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农业现代化产生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初期阶段 2、中期阶段 3、稳定阶段 四、中国城市化道路70年代末14% 2000年36%三种模式 地方推动型 市场推动型 外资促进型 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 年份2000年2020年2050年总人口12.5亿1415亿16亿城市化水 平30%4550%6065%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古代书籍,但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等政 治、伦理和经史书中。夏 周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明 清Go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 古代城市 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return由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并且管子、孙 子兵法等著作在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创造,打破周礼单一 模式的束缚。 管子: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的发展 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城市内部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 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其意义在于: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 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 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 关系研究的先例。 形成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return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复道、甬道等多重城市交通系统,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 创性意义。return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宫殿和居民区相互 穿插。王莽取得政权后,受儒教影响,在城市空间布局导入祭坛、明堂、 辟雍等大规模的礼教建筑,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 全面的体现。return魏 邺城 以宫城为中心,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 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return佛教、道教空前发展,突破了儒教礼制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 一是城市布局中出现了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拓展和丰富了城市空间理念。二是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return城市空间规划严谨,规划了城市建设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return建城顺序: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 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 ”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里坊制进一步发展。return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东京(汴梁)诏书。分析城市在发 展中出现的矛盾,论述城市改建和扩建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规划措 施。return出现开放的街巷制 return更强调中轴线对称 ,在几何中心建中 心阁return明代地方城市规范衙 署前建“”形广场。 return胡同里四合院,突 出和体现封建社会 以宗族家庭为单位 的伦理观念 return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500年)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米列都城2、古罗马时期(公元前300年)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 典籍,提出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3、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生产和生活变化,对城市进行改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运用不同体形和大小的建筑物和场地,巧妙配 合地形,组成具有高度建筑艺术水平的建筑组群。 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4、1617世纪君权专制国家 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型的大城市 以巴黎凡尔塞改建规划影响较大。总平面采用轴线对称放射的 形式,对建筑艺术、城市设计及园林均有很大影响。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波尔西巴:南北向布局,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城市中心“神圣城区”。 乌尔:王宫、庙宇 及贵族僧侣的府邸 位于城北的夯土高 台上,与普通平民 和奴隶居住区间有 高墙分隔,由于农 业文明发展,城内 有大量耕地,出现 农田与居民点混合 分布。 巴 比 伦 城 卡洪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