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章 肠道杆菌 p67 (enterobacteriaceae)1. 肠道杆菌的共性。2.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3. 沙门菌引起的疾病及分离与鉴定程序。4. Widal test,结果判断。重点:肠道杆菌:寄生于肠道的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中等大小杆菌的总称。多数正常菌群部分条件致病菌少数致病菌肠道杆菌2. 培养:兼性厌氧,普通琼脂平板培养, 肠道SS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果: 肠道非致病菌:红色大菌落,肠道致病菌:无色透明小菌落。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 形态特征:G-中等大小的杆菌,无芽胞, 多数有周鞭毛及菌毛。基础培养基,乳糖(底物),胆盐、煌绿(抑制非致病菌),中性红(指示剂)。SS培养基:沙门菌属(Salmonella)志贺菌属(Shigella)SS平板(鉴别/选择培养基)肠道非致病菌 乳糖() 肠道致病菌 乳糖 ( - )3.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蛋白质。乳糖发酵试验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代表种 动力 葡萄糖 乳糖 靛基质 H2S 尿素酶 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 + + + + - -志贺菌属 痢疾志贺菌 - + - +/- - -沙门菌属 伤寒沙门菌 + + - - -/+ -变形杆菌属 变形杆菌 + + - + + +四类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菌体抗原( O-Ag)鞭毛抗原( H-Ag)毒力抗原(Vi-Ag、K-Ag)5. 抵抗力:弱。胆盐和煌绿对非致病性肠 道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4. 抗原构造6. 变异:耐药性变异。维生素(营养) 细菌素(拮抗)条件免疫力 寄居部位改变第1节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E.coli)2. 特殊菌株:腹泻。1. 正常菌群:人类出生不久进入肠道,并延续终 身,合成条件致病菌肠外感染。一、生物学特性1. 形态染色:G-中等大小杆菌,周鞭毛及普通菌毛和性菌毛。2. 培养特性:SS培养基上形成红色大菌落。3. 生化特点:葡萄糖 +、乳糖 +,动力+,H2S-O抗原:170种 4. 抗原构造 H抗原:56种K抗原:100种血清型表示方式:O:k:H 如:O111:k58:H2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 黏附素:定植因子抗原,2. 外毒素志贺毒素 耐热肠毒素(ST) 不耐热肠毒素(LT)3. 其他致病物质内毒素 荚膜 载铁蛋白 型分泌系统:LT ST 对热稳定性 不耐热 耐热65C30min灭活 耐100C20min亚单位 A、B a、b黏膜受体 GM1神经节苷脂 不清致泻机理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活化鸟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GTP cGMP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膜表面 GM1 神经节苷脂结合,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使ATP cAMP 肠液分泌 致泻。 型分泌系统:犹如分子注射器,是指细菌接触宿主细胞后,能向宿主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的细菌效应系统,约由20余种蛋白组成。 1. 肠外感染(条件致病菌):(二)所致疾病 寄居部 位改变肠外感染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肠内正常菌群 腹膜炎 阑尾炎 败血症 新生儿脑膜炎尿道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ETEC:婴幼儿、旅游者腹泻 EI EC:大儿童、成人腹泻 EPEC:婴儿腹泻 EHEC:O157:H72. 肠内感染(某些血清型):胃肠炎(腹痛、腹 泻、恶心、呕吐)外源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 物、饮水三、卫生细菌学检查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 指标之一。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每1000ml饮水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5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每ml样品100个第3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沙门菌属:血清型2500余种甲型付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 希氏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付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等。常见致病性沙门菌:一、生物学性状1. 形态染色:G- ,有菌毛及周鞭毛。 2. 培养特性:SS培养基:无色透明小菌落。3. 生化反应:葡 乳 尿 靛 H2S 动力 伤寒沙门菌 + - -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4. 抗原结构 :O抗原/菌体抗原(脂多糖):耐热100C1h,数种 沙门菌共有,产生IgM型抗体。H抗原/鞭毛抗原(蛋白质):不耐热60C30min灭活,具特异性,产生IgG型抗体。Vi抗原/毒力抗原:抗原性弱,Vi抗体可用于检测带 菌者。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1. 侵袭力菌毛 型分泌系统 侵袭蛋白 Vi抗原2. 内毒素:白细胞下降 3. 外毒素:肠毒素(某些菌株产生)沙门菌 粪口途径 肠壁、肠系膜淋巴结 血(第1W:第1次菌血症)全身各脏器(肝、脾、肾、胆囊等)血 (第2W :第2次菌血症) 肠壁 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壁坏死、溃疡、出血(第23W:型超 敏反应)病情开始好转(34W后) (二)所致疾病 1. 肠热症 (伤寒、副伤寒)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2.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感染。3. 败血症: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感染。 4. 无症状带菌者:15%。(三)免疫性胞内寄生菌,细胞免疫,一定程度免疫力。三、微生物学检查(一)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1. 标本采取:2. 步骤 : 1W 血 发病第 2 W 粪便或尿全程 骨髓 粪便、尿 SS培养基 无色可疑菌落血、骨髓 肉汤培养基 双糖铁培养基(增菌)生化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 (二)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Widal test)概念:用已知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副、肖氏、希氏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原理:试管凝集试验诊断菌液 未知抗体定性、定量 实验方法:1:20 1:80 1:320 1:12801:40 1:160 1:640 阴对伤寒O-Ag伤寒H-Ag甲副H-Ag乙副H-AgTOPBPATHv正常抗体水平: 当 TO1:80TH1:160 有诊断意义PA、PB1:80v动态观察:逐周复查,抗体效价逐次递增4倍有 诊断价值。 判定结果时要考虑因素:O H 抗体型: IgM IgG 出现时间: 早 晚 消失时间: 快 慢 特异性: 弱 强O、H均高:伤寒、副伤寒可能性大 O、H均低:伤寒、副伤寒可能性小 H高、O不高: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高、H不高:感染早期或其它沙门菌引起的交叉反应 v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Widal test1. 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2. 分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3. 设计一个肠道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习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