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同学们谈谈埃及的历史和地理1 1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一、18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人与马木路克是如何统治埃及的?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是怎样侵略埃及的? 把握四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马木路克、帕夏、包税制、开罗首次起义 一、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1、奥斯曼统治下的埃及2、阿里的崛起3、英法的入侵2 2马木路克的统治。政治上,由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 到18世纪末架空甚至可以废黜奥斯曼帝国派遣的帕夏; 经济上,掌握包税权,控制埃及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 租税;军事上,单独组建近卫军,争权夺利,互相攻伐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对埃及的侵略与争夺;拿 破仑对埃及的三年殖民统治。拿破仑殖民统治在埃及 社会结构、思想文化以及东西文明冲突方面对穆罕默 德阿里改革发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穆罕默德阿里的出身来历;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 背景、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穆罕默德阿里政权 面临的严峻形势;最后穆罕默德阿里如何巩固其政权3 3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逐步废除包税制,歼灭了残余 的马木路克; 没收了许多违规的宗教地产, 打击了宗教长老阶层; 实施单一的土地税,确定了土 地私有制 2、促进经济发展 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 种新的农作物品种;设立农业的专门 机构管理 工业: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发展官 办工厂。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 人才和资金。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 时创办民用工业 商业:开罗(商业);亚历山大(对 外贸易) 4 43、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 1)政治 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 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咨议会; 地方建立起省、县、乡、村各级 行政机构 2)文化 创办学校培养人才; 聘请外国专家传授技术; 选派留学生去欧洲; 出版和翻译著作 3)军事 废除雇佣制,实行征兵制; 按照法国模式组织训练军队 ; 采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 5 5三、改革的后果 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改革的意义 出四次出兵分别指向四个国家或地区, 即东方的阿拉伯半岛、南方的苏丹、西 北的希腊、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 ” 从埃及国内来说,由于阿里的专制残暴,激化了矛盾、 加重了危机、致使起义不断;从外部形势来看,自由资 本主义阶段的西欧以囊括世界为己任,埃及必定成为列 强扩张对象的重要选择。同时,列强宁可维持腐朽的奥 斯曼土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东地区称霸,以避免成为 他们拓展殖民地的障碍。 7 7(1)捐税苛重。虽然穆罕默德阿里推行的改革措施最初给埃及人民带 来了一些好处,但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特征决定了这一改革的最终受益 者不可能是埃及下层群众,而只能是以阿里为首的新地主贵族集团。阿 里发动的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又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境况更趋恶化。为 将沉重的财政负担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阿里政府设法增加捐税。(2)劳役繁重。对外战争时,阿里热衷于大兴土木,从而导致埃及的劳 动力匮乏。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地主频繁强征农民去开挖河渠、修 筑道路、建造工厂、修建宫殿乃至构筑军事工程等,农民们被徭役压得 喘不过气来。(3)兵役无止境。阿里将募兵制改为征兵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埃 及军队的素质,但随着对外战争的持续,埃及的兵源已告枯竭,征兵制 便演变成了抓兵制。政府出动军队围捕壮丁,用铁链锁强行押往军营。 阿里统治后期,老人、少年和学生也强征入伍。(4)土地荒芜、工厂停业,暴政与天灾陷民众于绝境。大批农民弃地逃 生,一些人乞讨为生,一些人充当城镇苦力,还有些人逃到荒僻地区乃 至国外谋生,以致田地荒芜。工厂因无人而停业。为了不去当兵,许多 埃及男子将自己弄成残废。(5)境内人民起义不断。早在19世纪20年代,埃及各地已不时爆发抗税 抗丁的农民起义。各地驻军接连向开罗告急,致使阿里应接不暇。 8 8改革失败的复杂的外部因素:(1)埃土矛盾因列强插手显得复杂而对立。随着欧洲列强更深地插手东方问题(“土 耳其遗产”),土埃冲突与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互相纠缠在一起,更加趋于复杂化。 列强分化为两股对抗的力量:即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倾向土耳其,法国支持 埃及。列强的争斗必然促使土埃间的矛盾更趋激化。(2)英土协定激化矛盾。1838年8月,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新的英土商约。该条约 规定只对进入奥斯曼帝国的外国商品征收5%的低关税,废除帝国境内的所有专卖制度 ,允许外国商人在帝国各地自由经商,为欧洲商品(特别是英国商品)进入奥斯曼帝 国大开方便之门。阿里知道若埃及实施该条约,本国的民族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乃至 崩溃,因此拒不承认这个条约。在这种情况下,埃英关系和埃土关系均急剧恶化。在 英国的怂恿下,奥斯曼素丹宣布讨伐阿里,第二次土埃战争爆发。第二次土埃战争,战争初期,土耳其处于优势。1839年6月埃军开始反攻,土军锐气 受挫。埃军攻入土耳其本土,土军大败准备求和。英、俄、奥、普、法五国闻讯后立 即照会土耳其政府,提出土埃问题应由欧洲列强参与解决。但是,列强意见不统一, 经过幕后外交活动,英俄普奥决定撇开法国达成解决办法。1840年7月,英、普、奥 、俄、土五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授予穆罕默德阿里家族统治埃及的世袭权 利,埃及军队则应从其他地区撤出;奥斯曼素丹批准的所有协定和法令应在埃及生效 ,埃及应每年向素丹纳贡。(3)阿里战败葬送改革大业,自恃有法国作靠山的穆罕默德阿里断然拒绝接受伦敦 条约。1840年9月,英俄奥土对埃及发起进攻。此时又发生了叙利亚反埃大起义和法 国援埃态度的转变,法国援助的希望化为泡影。穆罕默德阿里只好屈膝求和,答应 列强和土耳其提出的一切条件。 9 9“改革的意义” 一,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国家体制。这说明阿里执政时期埃及曾独立自主地 行使国家主权;二,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 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三,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带来国 力的壮大,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四,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 及的进程;五,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 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 1010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落后的埃及先后遭到法国 和英国的殖民侵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斗争中崛 起了穆罕默德阿里。为巩固政权、实现民族复兴的雄 心,阿里进行了伊斯兰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 族近代化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 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 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但改革未能涉及对 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 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更由于西方势力的镇压,改 革失败了,但它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 近代化的序幕。111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