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顺顺乎世界之潮流”历史回音壁广州万木草堂重塑讲学圣地2009年9月1日,万木草堂、陈树人纪念馆、高剑父纪念馆这三个原市属博物馆、纪念馆的管理权正式下放给越秀区。越秀区副区长陈晓丹透露,目前已经完成一期修缮工程的万木草堂将引入文化企业参与运作,打造广州“讲学”圣地的品牌。万木草堂是谁创办的?今天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它?提示:万木草堂是晚清时期康有为创办的一所私立学堂,取名为“万木草堂”的寓意是培植万木为国家栋梁。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推行其维新变法主张,于1891年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一、鸦片战争后的“睁眼看世界” 1. 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统 治危机四伏。此时,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迅速崛起,并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 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 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 的思想。鸦片战争国门 开,林魏开眼 看世界,海 国图志启思 想,师夷长技 以制夷。 2.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期间,令人翻译外文资料,编成 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第一步。 3.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2)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介绍传播西 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民主共和制的瑞 士为“西世之桃花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 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3)作用: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 的启迪作用。二、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的思想 特点及变法运动的作用 1. 维新派代表人物思想的主要特 点: (1)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 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把西方资 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 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 (2)梁启超:其文章具有较强 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3)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等著作,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 产阶级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 ,用西方思想来解释戊戌变法。内忧外患陷困境, 维新变法运动起。 康梁奔走救危机。 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 爱国忧民精神扬。2. 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作用:(1)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深远影响。(2)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维新派创办了近代报刊,组成了新式社团,积极提倡西学,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提出的主张,因为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在认识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中国的落后有充分的认识 ,他们仅仅是睁眼看世界。故排除,是这一主张的目的和内容,从称列强为“夷”可以看出其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正确。答案:C点评:注意理解这一口号的含义。同时认识到它的提出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西方之先河。【借题发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睁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在于( )A.军事技术方面 B. 历史地理方面C. 社会制度方面 D. 思想文化方面答案:A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睁眼看世界”的 着眼点主要在于 (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促进思想启蒙 D. 发展社会经济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认识维新派最突出的功绩,为最佳选择 题。维新派没有能够挽救民族危亡,中国民族危机仍然严重 ;戊戌变法后,中国的政治改革没有真正实行;戊戌变法没 有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 点评:维新运动最大功绩在于开启民智,促进思想启蒙,是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借题发挥】(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1. (江苏高考)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解析:“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此人表面推崇孔子,实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2. (福建高考)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 顾炎武 B. 林则徐 C. 洪秀全 D. 严复解析:“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要适应时世,安居乐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答案:D二 新文化运动 历史回音壁国家历史 杂志2010年2月 刊封面策划: 孔子和他的敌 人“打孔家店”,还是“打倒孔家店”?长期以来,人们一 直有一个感觉,以为“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就 盛行的口号,事实却并非如此。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他 的五四精神新论一书中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各 种代表人物来看,无论是最主要的蔡元培、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还是略逊一筹的刘半农、周作人、 易白沙、吴虞等人,甚至包括思想最激进、最极端的钱 玄同,任何一位代表人物都没有提出过“打倒孔家店”的 口号。“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含义有什么不同吗? 提示:“打”只是一种动作,“倒”却昭示了一种结果。“ 打”的性质侧重于批判,“打倒”就是全盘否定了。一、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 想大解放。新文化运动之所以 新,首先在于它的指导思想, 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对 传统的封建思想进行猛然抨击 。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 之成为新世纪的曙光。“民主科学”摇大 旗, 陈李胡鲁作 代表。 提倡民主 新道德,提倡科学 新文化,兴起标志 新青年,思想空前 大解放。其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前所未有,在中国起了思想解放的振聋发聩的作用,白话文也是对旧文化的巨大改革。第三,新文化运动来势之猛烈前所未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老巢孔家店,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第四,新的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二、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 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 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 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 、道德上的障碍。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 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 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 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程度决定的。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一)主要内容: 1.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 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 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围绕要 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 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 进一步传播,形成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3.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 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 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新潮流。(二)异同点: 1. 相同点: (1) 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 治的斗争。(2) 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3) 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2. 不同点: (1) 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 改良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 想。(2) 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 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 激进派。(3) 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是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是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4) 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 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 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 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 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 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束缚 C.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D. 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解析:该题涉及到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新文化运动缺乏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出现绝对化评价事物的倾向。答案:C点评: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同样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在促进思想解放、传播新思想方面的功绩,也要看到它对事物评价绝对化倾向的不足的方面。【借题发挥】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 B. C. D. 答案:A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本质 含义是( ) A. 坚持反封建 B. 倡导学习西方 C. 反对尊孔复古 D. 主张民主共和 解析:新文化运动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在思 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本 题难点在于把握“继续”和“本质”两个词语。B项不符合“本 质含义”;C项不是“继续”;D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答案:A 点评:注意对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借题发挥】 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评 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B.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 C. 从思想上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D. 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列强侵略的结果 答案:D1. (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 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 的觉醒。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2.(全国)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 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