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同龄人群体青少年同龄人群体的来源o 因受教育而接触的同龄人群体 o 家庭生活而接触的同龄人群体存在独立的青少年文化吗?o 青少年文化的形成是对年龄人为划分的结果 o 青少年文化的形成是工业化的产物第一种观点:o 典型表现:青少年好的学业成绩能够让父母 为之欣喜,但是对于提高青少年在同龄人群 体中的地位影响不大。 o 解释:由于人为的对青少年分组,强化了青 少年同龄人的认同,同时对成年人的价值观 感到陌生和疏远。不再对他们的父母希望他 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种隔阂加深,就会产 生青少年文化。而学业正是父母希望孩子努 力去做的。第二种观点:o 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的家族,不同人之间存在很大 的差异性,在成为成人之前,只需要家族或家庭的 训练,就可以使青少年很好的过渡到成年期。 o 工业化社会所有的青少年都要学习相同的社会规则 、技能,这样的环境下,家庭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 进入成年期的过渡准备,只有通过学校组织所有的 青少年学习,为进入成人期做准备。从而形成了青 少年文化。 o 典型表现:社会从“后喻文化”进入“同喻文化”,“前 喻文化”。青春期同龄人群体的性质o 青春期同龄人在一起度过的时间绝对值远远 高于与成人在一起度过的时间。 o 与儿童期相比,青春期同龄人在没有成人监 督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情况更多。 o 在青春期,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和异性同龄人 交往。(儿童期,同龄人群体性别高度分离 。) o 儿童期同龄人局限于较小的团体,而青春期 则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同龄人群体。青少年的父母同伴取向o 青春期前期,青少年较多的仍是父母取向, 对父母充满依恋。青春期中后期,越来越向 同伴取向发展。 o 男性和女性相比与父母的分歧更多,但是女 性与父母产生分歧更早。 o 同伴关系加强还与亲子关系质量有关。o 错误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大多是 同伴取向造成的。实际上,青少年一般是在 家庭成长中出现问题后,才会选择与问题青 少年交往。小团体和大团体o 小团体(2-12人)成员性别相同,年龄相当。 o 小团体由共同活动或友谊来界定。 o 小团体为青少年交往提供主要的社会环境。 o 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对彼此之间的评价要高于团体 之外的人。 o 只有一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小团体的成员。 o 女孩比男孩更可能成为小团体的成员。 o 小团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的时间较长。但是 小团体的成员也会发生改变。o 大团体: n 同龄人认同这样的青少年拥有相似的形象或者 声誉,在种族或社区生活中具有相同的特征, 即使这些青少年彼此之间不认为是朋友,或者 彼此之间不会有很多往来。 n 美国青少年典型的大团体:运动健将、聪明人 、书呆子、大众人物o 大团体的功能: n 确定青少年在学校的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n 使得青少年去接触某些同龄人而远离另一些同 龄人 n 鼓励某些生活方式而贬低另一种生活方式。o 大团体成员的确定: n 小团体成员的确定基于共同的活动以及朋友关 系, n 大团体成员的确定则是基于名声或者众人的看 法。团体结构随时间而变化o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的活动围绕小团体展开,在一 起运动、闲聊、逛逛。 o 真正的约会开始之前,男孩和女孩小团体开始融合 。可以共同参加聚会,但是实际活动却是围绕同性 别的同龄人展开。( ) o 结构转变阶段,小团体中的一部分人分离出去与异 性组成两性小团体。 o 青春期中期,小团体大多是由两性组成。 o 青春期晚期,同龄人群体开始解体,开始谈恋爱的 青少年不再参加小团体活动。同龄人群体被伴侣关 系所取代。o 作为参照群体的大团体 n 大团体可以让我们了解此团体成员的行为和价 值观 n 原因在于: o 大团体对团体成员的服饰、活动、行为、音乐品味 等方面给出了准则和标准。 o 大团体起到参照作用,为团体成员提供特殊的身份 。此种身份成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基础。 n 因此,大团体对于青少年的行为、活动、自我 概念都有重要的影响。o 大团体还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感受: n 属于学校地位较高大团体的青少年,自我评价 会更高。青少年和小团体o 小团体成员的相似性: n 年龄相近 n 同性别(在青春期早期和中期) o 小团体是由共同兴趣和活动组成,而青春期早期男 孩和女孩的兴趣不一样。 o 在青春期早期,男女对性别的敏感。 n 社会阶层相近 n 种族相同o 小团体中朋友间的共同兴趣 n 对学校有相同的态度,相近的学业成绩, n 对青少年文化态度相近,听相同类型的音乐, 穿风格类似的衣服 n 参加反社会行为的态度相近o 朋友间的相似性:选择还是社会化? n 选择:由最初的相似性而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小 团体 n 社会化:加入团体后,朋友间的相互影响而使 得成员相似 o 二者共同起作用o 在青少年同龄人群体中受欢迎与被冷落(1 ) n 受欢迎者特点: o 行为在同龄人眼中是得体的 o 善于觉察并迎合别人的需要 o 自信但不自负 o 对人友善、脾气好,为人乐观,具有幽默感 o 聪明 o 知道如何建立并且维持友谊n 受欢迎者特点的另一种观点: o 具有一致性:穿着打扮、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社 会经济地位、声誉等 o 成就较高,尤其是擅长运动者会比学业成绩优秀者 获得更多的同龄人认可。 o 人格:友善、快乐、喜欢开玩笑、开朗热情、充满 活力,拥有较高的社会交往技巧,喜欢参加各种活 动。 o 身体吸引:整洁、打扮得体、相貌教好同龄人中获得声誉的途径:o 男孩: n 运动 n 成绩和智力 n 社会交往能力 n 受异性欢迎的程度 n 身体外形 n 参与学校活动o 女孩: n 身体吸引力 n 社会交往能力 n 成绩和智力 n 受异性欢迎程度 n 衣着 n 参与学校活动o 在青少年同龄人群体中受欢迎与被冷落(2)n不受欢迎者: o 过分好斗:喜欢争斗,参与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往往以强凌弱 o 性格内向的人:胆小、拘谨、害羞,更容易受人欺负 o 既好斗又性格内向的孩子 n女孩子的好斗表现: o 好斗表现在对人际关系上,而非表现在身体上。 o 损害她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o 把别人排斥在社会关系之外,破坏她们在别人心目中的 形象o 受同龄人冷落的影响 n 被冷落的好斗者:会出现品行问题和反社会行 为 n 被冷落的内向者:感到极端孤独,出现较低的 自我评价和抑郁症状,人际交往能力退化。 n 既好斗又内向的孩子是最危险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的凶手-赵 承熙o 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北京时间19 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 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 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 的韩籍青年赵承熙。 o 在他父母所居住的森特雷维尔社区,当地居民回忆 说,赵承熙是个奇怪的年轻人。一名叫做克雷格 科恩斯的邻居说,数年前,他看到赵承熙站在他父 母的房子前。当科恩斯向赵承熙问好时,赵转开头 和身子。科恩斯说:“他就好像是一直在跟他自己 谈话一样。”住在赵家隔壁的阿卜杜尔沙什也说, 在很多年时间里,赵承熙似乎都没有任何朋友。o所有曾经与赵承熙有过接触的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沉默” 。 o同为英语系四年级的韩国学生保罗金说,赵承熙在学校里是如 此内向,以至于他只知道在英语系里有赵这个韩裔学生存在, 但是直到他们在课堂上见面,他才知道赵承熙是男是女。o保罗金说:“他从来不说一句话。即使教授问问题,也不说话 。他看起来总是身体和精神都很差,好像他很压抑一样。”在 2005年赵承熙上过的英国文学课上,当第一天老师要求学生们 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的名字时,赵承熙只写了个问号。o曾与赵承熙同修这门课的夏洛特彼得森说:“就连老师也在笑 他,没人弄得懂他。”o 2004年2月23日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 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 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o 2月25日 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 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学。 o 2月26日 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 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 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o 3月1日 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 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 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o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 马加爵在海南省三 亚市河西区落网。 o 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 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 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 刑事判决。o 昆明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检察官朱彬彬 在对马加爵的提讯中感到,马加爵给她的印 象与媒体的报道有差异。马加爵“思想简单 ,性格比较内向,不是暴力倾向特别严重的 人”,“智商高、情商低”,“很倔,不轻易认 错”,“不容易与人沟通,不愿多说什么”。 o 不受欢迎者比受欢迎者缺少人际交往的能力 和对人际关系的理解能力 o 好斗者更可能把其他孩子的行为看成是故意 作对。 o 内向者对其他孩子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不知 道如何和其他人交谈,以及不知如何加入团 体活动。他们犹豫不决,较低的自我评价、 缺乏自信会让其他孩子感到不舒服,而顺从 的特性又让他们容易受欺负。o 如何帮助不受欢迎者 n 传授社交技巧 o 如何自我表达 o 对他人进行质疑 o 领导才能 n 在监督之下让不受欢迎者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n 培养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