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19世纪中期,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 日 本相继走上改革之路.两国的改革既有相 同之处,也有重大区别.到19世纪末,这一差 别的后果显露出来,影响着两国的发展.在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根据所学内容,从改革背景动因 舆 论 理论准备 内外部条件 领导 力量等方面,概括中日两国近代改 革的共同之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 些相同之处?导 言1.背景: 内封建统治危机中国: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日本:下级武士领导的人民群众和封建幕府统治 外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 2.动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3.舆论准备:学习西方、练兵置器一、中日两国近代改革的共同之处4.内部条件: 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产生并有所发展。 5.领导力量:都来自统治阶级。中国:洋务派、光绪皇帝 日本:下级武士 6.具体内容: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本国政治体制有所 改革,注意振兴工商业和发展新式教育。想一想:中日近代改革为什么 会有相同之处?君主专制政体封建自然经济闭关锁国政策等影响传统文化思想作用等阅读教材,材料二、三反映出中日在改革过 程中有哪些不同?海国图志是魏源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撰写的介绍 世界史地和西方科技的著作, 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 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 被誉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 。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 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 年,日本维新人士高杉晋作到上 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海国图志在中国、日本的不同境遇魏 源海国图志改革主体 阶级性质投入 力量内容 涉及面民众 参与改革 特点中国日本地主阶级 维护专制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 兴地主发 展资义只是洋务 派,顽固 势力阻碍天皇政权 全体一致全面 系统仅是军 事和经 济某些 方面直接关 系人民 大众利 益统治集 团上层 的事业二、中日两国近代改革的不同政府官员 个别行为 各为私利政权 整体 行为(一)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比较1.主要内容的异同: 中国: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海军, 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 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军事 改革和文明开化政策。 差异:中国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 进先进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还积极 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2.结果的异同: 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明: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甲午战争可以证明 原因: 经济原因:中日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政治原因:中日两国统治者阶级基础不同(一)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比较甲午战争时中日部分指标比较人 口领土 面积陆 军海 军军 舰海军总 吨位中 国40 千万1300万平 方千米80万 人1.1万 人78艘8万吨日 本4千万37.78万 平方千米13万 人1.6万 人31艘5.9万 吨国 别项 目看一看,想一想: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造成的吗?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日本客观上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强黄海海战油画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 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 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 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 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乃至最可笑者, 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 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 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 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 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梁启超论甲午战争以上特点对甲午战争有什么影响?说明:洋务运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官员的个 别行为,不是中央的全局行为。导致洋 务的成果经常被当成洋务官员的私人财 产和政治资本。力量分散, 各自为政, 各守私利结论: 中国:洋务运动只是站在封建统治 者的立场上,“中体西用”,决不涉 及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日本: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全方位学 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中国始终保持和维护封建统治, 日本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体 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日本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引进西方的生产 关系和政治制度。中国仅仅是引进技术。尽管在 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 从根本来讲,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上层建 筑是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中国的戊戌变 法最终会失败。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它从根 本上改造了日本社会。这最终导致两国大相径庭 的结果。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日本明治 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 背景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国际 环境思想 文化 传统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 背景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 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 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封建危机严重(2)中 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 较强大。 领导 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 联合力量强大。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 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 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 措施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 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 推行。国际 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 列强入侵中国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思想 文化 传统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 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 说普及早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 较难接受新鲜事物中国: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器械,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西方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 情,固守原来的传统; 日本: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学习西方的生活 方式,主张适时而变; 立场: 李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顽固坚持旧的封建传统, 具有保守性; 森站在改革派的立场,既尊重祖先有保持学习别 国的好传统,坚持适时而变;课堂探究:课本材料2、3反映出中日在改 革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如何评价双方的立场?时期进步主张保守主张清政府中主张 学习西方的人 鸦战 前鸦战 后 甲午 战后 日俄 战后小结:清政府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西学为奇技淫巧; 中国地广物博 宣传、学习 西方科技盲目排外中体西用林、魏 (洋务派) 学西方君主 立宪、经济学习科技 实行新政光绪 慈禧太后学西方民主 共和、反清预备立宪欺骗 维护封建专制慈禧太后课后作业:撰写小论文中日近代改革比较之我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