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第16课辛 亥 革 命导 言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 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 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 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 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看一看,想一想清政府实行的“新政”是怎么回 事?为什么将兴中会等称为革命团 体,而将同盟会称为革命政党?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与太平天 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有何本质差 异 ?何谓“新政”?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 府宣布实行“新政”,即政治上更定官制, 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机构有外务部、商务 部、民政部、资政院等;经济上奖励实 业;教育上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团体与政党的区别:团体是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 成的集体;政党是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 并为维护其利益、实现其政治主张而以 执掌或参与政权为主要目标开展共同行 动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 时间名 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 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 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 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 日知社学界和新军刘静庵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兴中会成立宣言兴中会 会员秘 密宣誓 的地点孙中山 (1894年)光复会领袖蔡元培、章太炎光复会的入会誓词华兴会部分领导人在日本的合影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与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的差异“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 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 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 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 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 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 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 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与太平天国的天 朝田亩制度都是一种空想,都不可能实 现。但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主张实行“耕 者有其田”,主张进行社会革命,是资产阶 级推动社会前进的主张。而天朝田亩制度则提出“有田同耕” “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分配”,它是农 民对土地实施的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 案,其本质仍是维持封建落后的土地制度, 而没有任何创新。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中国同盟会 的机关刊物 民报民报发 刊词孙中山手书康有为梁启超新民丛报论战的内容及影响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 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 开。经过激烈的论战,更多的人开始冲 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3、革命党发动的起义秋瑾纪念碑秋瑾徐锡麟徐锡麟绝命书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 喻培伦黄兴(左图)部分参 加黄花岗起 义的被俘人 员。(下图)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 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 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 并寿。 孙中山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 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遏制革命,维护风雨 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 宪”。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 政;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后颁布 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成立 “皇族内阁”,结果引起立宪派的内部分化和 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更加孤立。1911年成立的“皇族内阁”责任内阁总理大臣 是庆亲王奕劻,13个成 员中,皇族占7人,被 称为“皇族内阁”。庆亲王奕劻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二、武昌首义蒋翊武孙 武武昌起义的 首义者熊秉坤武昌起义黎元洪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北军政府 最先打出中 华民国旗号安民告示十八星旗 飘扬于湖北军 政府旧址。十八星旗原是共 进会的会旗,表示联 合十八个省进行革 命。武昌起义时被作 为军旗。一、清末资产阶级革命二、武昌首义三、帝制的终结和民国的建立1、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大总统誓词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签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临时约法直接援用了西方的天赋人 权和三权分立学说,集中体现了民主主义革 命者的政治理想。它是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部 宪法性文件。它使民主原则在中国第一次以 根本大法的形式被肯定下来,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一块光辉的 里程碑。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袁世凯清陆军大臣荫昌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 帝发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3岁登基的爱新觉 罗溥仪(19061967)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1、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4、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合作探究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答案总结客观原因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呼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 非袁世凯莫属。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颇 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 “拥袁弃孙”。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困难, 是孙中山“让位”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原因。 主观原因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 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设民国 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 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 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另外,在孙 中山看来,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受到的约束, 不仅来自临时约法,而且还有他自己的 诺言和誓约,即中国人对政治家持信守约的 责求。孙中山让位也与其信守的“民本”思想 有关。 总 结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 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 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 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 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 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 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