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掌握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发展,归纳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 义一、措施 1召开会议:1950年召开的工农教育会议确 定,工农教育首先以为主,以“开展识 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开展扫盲教 育应与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相配合。 2颁布宪法:1982年颁布的 明确规定,国家要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 文盲。 3制定发展纲要: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 二、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 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 标。识字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青壮年文盲发展教育有何重要性?为什么说“教育是一个 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精讲: (1)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 运。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和曾经经 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时期,发展教育是应对 国际竞 争 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国际竞 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尤其是 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 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因此国力强弱越来越 取决于教育;教育搞上去了,劳动 者的素质 就会提高,国家发展就会加快,国力就会强盛 。1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 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 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解析: 注意时间 “1958年”。“苦战十五天, 摘掉文盲帽”这种说法本身违背了教育规律, 体现了想迅速改变教育现状的盲目冒进思想 ,这说 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 ”倾向。 答案: A一、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 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 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二、政策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90年代以来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 位,提出了“ ”战略。 3成效:2001年1月1日,我国政府宣布,实 现了基本普及的目标。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 精讲: (1)国家强制性。国家颁布法律、行 政法规保证义务 教育制度的实行。 (2)普及性。全体适龄儿童、青少年,除依法 律、法规办 理缓学或免学手续的以外,都必 须入学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 教育。 (3)公共性。义务 教育事业是由国家、社会、 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业 。 (4)免费性。国家对接受义务 教育的学生免除 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2.右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 实施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D“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 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国民受教 育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从而提高了国民的 文化水平,使文盲、半文盲人数大大减少。 答案: A一、建国初初步发展:中国基本参照 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 二、19581976年曲折发展 1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涉及学制等诸 多方面。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 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219611963年,教育部对 进行 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 轨道。 3“文革”十年对高等教育造成极大破坏。苏联高等教育三、新时期迅速发展 1“文革”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 反正。1977年,恢复的制度。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 展,政策逐步放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统一高考招生成人高等教育1“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 因有哪些? 精讲: (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 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 设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动力和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立,提供法律保 障。2解析与探究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 的差异,探究其间的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传统经济 增长模式下,劳动 增长 和资本增长共同促进经济 的增长。在美、日 这两个发达国家的模式中,经济 的增长已经 不是主要依靠劳动 和资本的增长了,而是主 要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 技术和知识的增长,在其生产率增长总 要素 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国占的比率还 远远 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反映的问题 : (1)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 代,它改变 了传统 社会经济 增长主要依靠劳动 和资本增 长的模式,转而主要依靠科技和知识的增长 。这说 明,现代社会经济 的发展是与科技的 进步紧密相关的,而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所 以教育也就成为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 。 (2)还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的经济 增长还 不是主 要依靠科技的发展,我国经济发 展构成因素 中,科技教育所占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尚 处在落后地位。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大在科教 方面的投入,继续 推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3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 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 族的辉煌,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百家争鸣 B文化大革命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 解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 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 逐步提出来的,排除A、D;B明显不正确。 答案: C一、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措施和成 就知识点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看问 题目 的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 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措 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20世纪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 ”的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 兴国”的重要环节 (3)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 成 就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 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认为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的 经验和教训 1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3从基本国情出发。 4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 点。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 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 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 展专门学院” D“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 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全解全析: 答案: D选项 结论理由 AA项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方 针,应排除 BB项属于“文革”时期的教育方 针,应排除 CC项属于过渡时期的教育方针, 应排除 DD项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期 的教育方针12008年9月22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 立在纽约出席白宫全球扫盲会议并发表了主题 演讲。这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扫盲工作的支持。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国家对扫盲工作重视程度 的是( ) A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B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C1982年把扫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3年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 年文盲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82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扫 盲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国家对扫 盲工作的高 度重视。 答案: C2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 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 ,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 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 进行高等院校调整,国家大力创办 工科学院 ,削减人文学科和综合性大学,这与当时我 国正在进行的“一五”计划有关。“一五”计划期 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科人 才。 答案: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 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 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 D20世纪末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解全析:答案: D 选 项结 论理由AA项是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某个大 事B1977年恢复高考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 事件,但不是“壮举”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 ,大力普及义务 教育也是教育发展 中的某个大事DD项包含了A、C两项成就,结合题 干中“占世界人口1/5”、“壮举”、“改 变命运”等信息可推知,此壮举应 和普及义务 教育及扫盲教育有关, 故D项正确3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师生代表 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教育是民 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 源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 重大举措有( ) 开展“教育革命”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颁布义务教育法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优先发展教育 A B C D解析: 改革开放开始于1987年。“教育革命” 发生在文革时期,高考招生制度恢复是在 1977年,故排除含的选项 。 答案: C4(2011汕头模拟)右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解析: 本题考查现 代中国教育事业,解题 关键是对备选项 做出正确判断。1977年,恢 复高考制度以来,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不断增 加,说明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也说明高 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但高等教育质量如何与高校招生和报考人 数多少无关,故D错。 答案: D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材料二 科技进步、经济 繁荣和社会发展, 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培养 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水平,这是实现 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请回答: (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 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要求的?这样提是基于 怎样的前瞻观点?据材料二可看出中共十四大 是怎样实施这一要求的?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教育的 投入和成就是什么? (3)为了“根本大计”,我们对发展中国的教育 还应该思考和实践什么? 解析: 第(1)、(3)两问应该结 合背景思考。 第(2)问主要考查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