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整体设计制定人 陈淑增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8.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细菌遗传变异 一. 课程定位 二确立教学思路 三教学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 四. 教学方法设计 五考核方法设计 六教学设施及实验场景介绍 七. 实验室建设方案 八. 师资队伍现状 九. 课程特色 十. 课程教学效果 十一.课程今后改革的思路细菌遗传变异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程是由两部分构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致病性与 免疫性、所致疾病诊治及预防;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机制、免疫学应用; 本课程是一门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 础课程 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由该学科领域中的病原体 引起,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 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已渗透 到临床各科 因此本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细菌遗传变异 .课程作用(结合培养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病原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与机体相互作用关系 ,掌握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与应用,为进一步 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 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 ,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 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 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 做好铺垫细菌遗传变异二.确立教学思路 教学理念:形成贴近临床、服务临床的新型 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强适 应医学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 要求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 放性的要求。 细菌遗传变异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掌握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特性、细菌的致病性、感 染的种类与类型、正常菌群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消毒 与灭菌、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等变异现象; (2)掌握重要的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 、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等)及本省常见的寄生虫 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诊断与防治。 (3)掌握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系统、主要组织相 容性复合体的概念、特性、生物学作用; (4)掌握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 生机制、常见疾病等,掌握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诊断常见的疾病。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解释和分析。 细菌遗传变异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2. 内容选取:针对性、适用性和时代感 教学内容动态化、教学模块实用化: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内 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使该课程更加贴近医学临床实际需 要 教学内容的选取: 1)根据目前世界、我国及本省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趋势 2)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 重新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对与专业有关的内容 进行扩充,对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进行精简。如微生物各 论内容庞杂,如面面俱到收效甚微,我们采取重要病原体精 讲细讲,根据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否对后续课程 起衔接作用对知识点进行精选,重点讲解,横向比较 细菌遗传变异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3内容组织: 1)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实现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调研活动, 每位学生通过调研完成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消毒 灭菌现状及院内感染状况等调研报告。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于临 床中。学生通过调研,发现医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增 加社会责任感,对职业道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 相长:通过对学生调研报告的整理、统计处理,使我们 掌握了本地区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及消毒灭菌现状第一 手资料,针对存在问题的共性与普遍性,提出整改建议 ,对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监管干预提供依椐,并整理成文 ,已先后有四篇论文发表。细菌遗传变异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3内容组织:2)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序化教学 内容,尝试以病原体主要寄生部位和致病为主线进 行教学,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改变了长 期以来以生物学分类为主、与实际脱节、不 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细菌遗传变异(一)理论课教学设计3内容组织:理论讲授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为学生开设医学研究前沿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 共卫生热点问题等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开阔学 生的视野。 近年开设学术讲座有: SARS专题(2003年)、医院感染专题(2004年)、 幽门螺杆菌专题(2005年)、禽流感专题(2006年 )、细菌耐药专题(2007年)、手足口病(2008年)细菌遗传变异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4理论课内容及课时分配 非临床专业 临床专业 - 绪论 免疫学基础 细菌学 6 病毒学 0 其他病原微生物 医学原虫学 医学蠕虫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专题讲座 考 试 2 -细菌遗传变异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5教材及相关资料的选用 教材选用(先进、适用教材) 1) 非临床专业: 选用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医 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年) (参与副主编) , 配套教材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南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参与副主编)细菌遗传变异5教材及相关资料的选用 2)临床专业:选用陈兴保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5版(供临床医学专 业用,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相关资料的选用 1)制作多套教学课件、 2)自编习题集、 3)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满足课堂教学及 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细菌遗传变异三.教学内容设计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1.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常用的仪器使 用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2)通过强化训练、考核验收使学生熟练掌握第一模 块项目,实现人人达标。 (3)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环保意识,在实验中注重 减少试剂用量,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严格 控制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和分析 结果、撰写报告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细菌遗传变异(二.)实验教学设计2.实验设计思路: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强适应专业相关技 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学生多掌握一种实验技能,多一种本领,多 一条就业路。 增加实用、可行、先进的实验项目细菌遗传变异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3内容选取:遵循针对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原则 1)重新组织实验教学内容: 删除过时.陈旧.验证性实验项目, 增加先进.实用.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2)并将实验项目分为两个模块: 第一模块为基本项目(必做), 第二模块为专业相关项目(选选做),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专业学 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又能满足专业要求。细菌遗传变异序 号实实 验验 名 称学 时时类类 型1细细菌形态结态结 构观观察2 (必做) 2细细菌的染色检查检查 法1(必做)3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备(选选做) 4细细菌的人工培养1(必做) 5细细菌的分布1(必做) 6外界因素对细对细 菌的影 响2(必做)7病原性球菌、杆菌及其 他微生物形态观态观 察1(必做)8凝集反应应1(必做) 9斑点金免疫层层析试验试验 检测检测 早早孕(选选做)10酶联联免疫吸附试验试验3(选选做) 11线线虫.吸虫、绦绦虫实验实验3(必做) 合计计:18(必做与选选作 )4实验课内 容及课时分配(二.)实验课 教学设计细菌遗传变异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一)教学方法设计 理论教学模式的设计:形成贴近临床、服务 临床的新型教学模式 实行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教学 模式: 理论讲授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专业教育同职业道德教育及人文教育相结合 ,强化素质教育细菌遗传变异 (一)教学方法设计 2.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以启发式、学导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形式: A.启发式:免疫学理论抽象深奥,讲解时由浅入深 ,不时抛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 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悟出答案使抽象 的理论迎刃而解。 细菌遗传变异(一)教学方法设计 2.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B.学导式:讲授微生物学各论时常采用,在介 绍每个病原体之前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临床病 例作先导自然导入,并提出本次课教学目标及 思考题,然后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讲解, 学生带着思考题认真听讲,最后进行归纳并提 问 C.讨论式:对重要病原体采取典型病例讨论法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施过 程是:先集中上课,后分组讨论,每组讨论1-2 个问题。细菌遗传变异 3.实验教学环节设计 将实验内容与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 :如在实验教学中开展ELISA检测乙肝; 、重新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项目 分为两个模块并规定必须达标的实验项目 ; 更新免疫学实验课内容: 细菌遗传变异 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内综合,将单一 独立的小实验综合为系统连贯的大实验,如 开设“细菌的培养与形态学鉴定”系统实验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微生物学检 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将大课讲授的部分内容(如培养基种 类,细菌的生长现象)移入实验课,边讲解 边操作 细菌遗传变异(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 1. 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自行 制作了全套多媒体课件,实现全程多媒体 教学,将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体有 机的结合,使静止的内容动态化 ,微观现 象宏观化 ,抽象思维直观化 .多媒体教学内 容精炼,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信息容量 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细菌遗传变异(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环境) (1)大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本 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2)教研室的计算机都已上校园网、 Internet网,可直接从网上进行医学检索 和查找相关资料。细菌遗传变异 (3)图书馆阅览室有较全面的国内外文献、 专利等检索系统。 (4)利用校园网建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 学网,设有在线学习、多媒体课件库、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 细菌遗传变异五考核方案设计 成绩评定是检验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 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采取综合考核办法,考 核分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平时考评三部 分: 理论考核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