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天津市北门东中学 徐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望 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春 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科目三考试 http:/km3.jsyst.cn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科目四考试 http:/km4.jsyst.cn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 地区闹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 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四川。在 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 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 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 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 诗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 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 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 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 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 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作背景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 “歌歌” ” 或或“ “行行” ”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 “歌歌 行行” ”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富于变化。自由,富于变化。本文体裁讨论与分析 1.描述:假如你是诗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 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你是什 么心情?从本段中找出体现这一心情的词语。2.讨论: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 修理 茅屋。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这时诗人 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 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3.问题:群童为何抱茅?4.问题:“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这一句的语气和节奏应该怎样读? 秋风破屋的情景群童抱茅的感叹长夜沾湿的苦痛推己及人的胸怀痛惜痛心痛苦忧国忧民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 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已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 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课文结构再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