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列 宁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俄俄 罗罗 斯斯 白白 俄俄 罗罗 斯斯乌乌 克克 兰兰南南 高高 加加 索索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契尔年科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列宁列宁斯大林斯大林列宁的贡献: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 发展道路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 俄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感受列宁】列宁的全家福列宁的两个妹妹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全俄人民悼念列宁列宁与斯大林列宁逝世83周年纪念活动列宁勋章红场列宁墓列宁装列宁在作革命演讲列宁在指挥列宁逝世: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列宁(1870-1924)一、年轻的反叛者 二、建党活动 三、领导十月革命 四、巩固新生政权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五个“一” 一个政党 一个主义 一个国家 一系列巩固政权措施 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列宁小时候:中学时代的列宁中学时代的列宁 一、一个政党1、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 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伟人的主观努力:1、诞生的历史条件伟人的主观努力:A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 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B1900年,在德国创办火星报第一份全俄国马克思主义报纸一、一个政党2、诞生: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 ,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2)内容: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3)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一个政党 1、诞生的历史条件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二、一个主义 1924年斯大林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 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提出的新思想、新观 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 方面。 帝国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 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 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早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是在 A1848年 B1871年 C1903年 D1905年 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 B火星报的出版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召开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坚决与修正主义作斗争 B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根本目标 有人说:“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 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是指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D有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三、一个国家: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俄十月革命1、历史条件客观主观是帝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参与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伟大的导师列宁主义科学指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欧洲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具体状况,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 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应当指出,马克思、 恩格斯“同时发生”的观点决不意味着革命将在某一天某一时刻同时 发生,它指的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包 含“同时胜利”的意思;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同时胜利是他们一生都坚持的理论观点。“一国理论”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 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 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理论创新: 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月革命:推翻了_政权(性质是_),革命后存在哪两个政权? 四月提纲-内容:从_革命向_革命过渡。影响:为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但当时列宁对革命斗争方式还存在什么幻想? “七月事件” -教训? 十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2、经过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七月事件资级临时政府掌权, 并存局面结束十月革命四月提纲推翻封建专制 王朝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 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教训:和平斗争不可能 ,要用暴力。1917年11月 (俄历10月)全俄第二次代表大会理论: 和平过渡, 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内容: 通过通过告俄国公民书告俄国公民书 通过通过和平法令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土地法令 成立了第一个成立了第一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攻占反动巢穴冬宫“阿芙乐尔”号发出进攻炮 声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工 人 士 兵 向 冬 宫 进 攻攻占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 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 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 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的缔造者列宁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革命成功后, 列宁在彼得格 勒工兵代表苏 维埃会议上发 表演说,受到 暴风雨般的欢 呼。俄国开始 了新的时代。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思考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异同相同:(1)方 式:、(2)革命的中心:不同:(1)任务、对象:(2)结果:(3)性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级临时政府推翻资级临时政府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义国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义国家资级民主革命资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暴力暴力彼得格勒彼得格勒下列关于四月提纲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 B、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D、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周密计划我们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 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 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对外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D和平夺权 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外交:2、政治:3、军事:4、经济: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外交:2、政治:3、军事:4、经济: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最具策略性的 最反应人民愿望的 最能解决新政权首要问题的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七大-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面对内外形势,转向军事斗争四、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外交:2、政治:3、军事:4、经济: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布列斯特和约最具策略性的 最反应人民愿望的 最能解决新政权首要问题的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七大-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面对内外形势,转向军事斗争组建红军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错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正确的探索:新经济政策3、其他的探索: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及分 配制度余粮收集制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国内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 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 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 。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 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 。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 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 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 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 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 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 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 行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错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及分 配制度余粮收集制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国内贸易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人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背离了经济规律, 但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反映了人民急切 的美好的愿望。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 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 B、取消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 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作用时,首先应该看它 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成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向社会主义过渡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B、保证了军事上胜利 C、使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 D、列宁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军事性非常措施,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巩固了苏维埃 农民利益受损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项目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内容作用农业 政策工业 政策商业 政策分配 制度余粮收 集制一律国有取消自 由贸易实行配 给制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 配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缓和 了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 极性五、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 2、正确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中有这么一条: 中小企业无力经营则由资本家经营,允许私 营国家资本主义: 前提是前提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形式和国营社会主和国营社会主 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但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但最终最终 目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国计民生。是要有利于国计民生。(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