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技术 茶叶篇茶叶的生产介绍 全世界有58个多家和地区种植茶叶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叶 茶马古道千百年来,在横断山脉崇山峻岭和金沙江的幽深峡谷之间,在川、滇、 藏三省交汇的“大三角”的原野丛林之中,盘曲延伸一条神秘的古道。 这条古道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飞仙关,过始阳,走天全,出禁门关, 翻二郎山,过泸定,至康定,到西藏,进入尼泊尔。古道险窄幽深,斗 折蛇形,曲曲折折,这就是与“丝绸之路”齐名天下的“茶马古道 茶 马古道,不仅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商业要道,它更 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传播的通道。 四川、云南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天全边茶”享誉蜀中。与盛产茶叶 的川蜀地区唇齿相依的藏族同胞世世代代对茶叶却是十分的渴求,在汉 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艰于粒食”,“以茶为命”,“如 不得茶、非病即死”之类的记载。藏族民族中也有“汉家饭裹腹、藏家 茶饱肚”,“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虽对茶情有独钟, 但由于酷寒的高寒气候,茶叶根本无法种植,只能依靠于川、滇茶叶入 藏供饮,中原地区少有马匹,纵有些许,也皆体弱质差,而地处高原地 段的西藏康巴正好盛产良马,这种出产与需求的互补,促使两个伟大的 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马互市”诞生了。 天全是茶叶的盛产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更与藏区康巴 相邻,因而“茶马互市”交易更盛,至明代经商户达60余 家。“天全边茶”产量达2.9万担。过天全县城,出禁门 ,便是二郎山系,是茶马古道的必经地,相对于年代更为 古老、被历代衙府称为“官道”的经荥经、泥头、磨西至 泸定、康定的“大路”,此路俗称“小路”,所背之茶亦 称“小路茶”,无论大路、小路一样要路经此处,一样要 翻越三千二百多米的马鞍山和五千多米的二郎山,因而二 郎山南麓山脚有地名曰“两路”。 翻山越岭,地势陡险,骡马难以通行,只有人手脚并用, 方能攀援通行。所以各地古道中惟一造就了“茶马古道” 上仅此从天全禁门关至康巴路段独有的风景奇观:人力背 茶。背夫们相约十人、八人,每趟从茶商的库房里领取茶 包,背往指定的地方。体力好的取2025包,足有300 400斤。茶 叶 栽 培 技 术 一、 茶叶栽培的品种、特点: 主要茶树良种有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翠峰、 平阳特早及浙农系列等40多个。 1、迎霜 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 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大型、中 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 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 ,霜降季节尚有茶可采,茸毛尚多,持嫩性强,但抗逆性 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绿茶 的品质特征为,香高鲜、味浓鲜。 茶 叶 栽 培 技 术2、龙井43属国家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 品种。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 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 ,芽叶短壮,茸毛少,扦插成活率高,抗寒性强; 但抗旱力稍弱,持嫩性较差。产量高,适制绿茶, 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类。品质特征为,外型挺秀 ,扁平光滑,香郁持久,滋味甘醇爽口。茶 叶 栽 培 技 术3、翠峰 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 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 育而成的小乔木性、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 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 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叶色翠绿,茸毛特 多,抗寒性、抗旱性均强,但持嫩性一般。产 量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峰类名优茶。其 品质特征为,色泽绿翠显毫,香味爽鲜。 茶 叶 栽 培 技 术4、乌牛早 属省级地方良种,系永嘉县农民从乌牛早群体品 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 品种。 特点: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 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较大, 轮次明显,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富含氨 基酸,茸毛中等,新稍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 强。产量尚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类扁茶。 其品质特征为,香气高鲜,味甘醇爽口。 茶 叶 栽 培 技 术5、龙井长叶 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 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 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 ,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 龙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 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茶 叶 栽 培 技 术5、龙井长叶 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 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 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 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 ,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 龙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 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中国的茶叶市场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 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 产量80% 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 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 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 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 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茶叶单产低 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 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目前有8000万茶农 ,5000 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 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 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 ,茶叶生产和 经营过度分散 FAO 对1963-1995世界茶叶生产 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q物源投入的贡献率 79% 肥料投入 41% 土地 25% 劳动力 8% 其他 3%q科学技术的贡献率 21%茶叶品质化学原理滋味:收敛性、鲜爽味、苦味、甜味茶多酚 (20-40%): 儿茶素游离氨基酸 (1-5%) : 茶氨酸 生物碱 (2-5%):咖啡碱水溶性糖 (0.8-4%)色泽:绿色、红色、褐色等 叶绿素 茶红素、茶黄素 胡萝卜素、叶黄素香气:清草气、烘炒气味、花香、芳香 香气物质 (0.01-0.02%)健康功能 儿茶素 抗氧化 抗癌 抗心血管病 茶氨酸 增强免疫能力 加强学习能力 使人平静 咖啡碱 提神 增强抗紫外线能力茶 叶 栽 培 技 术二、茶园的建设和土壤要求: 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 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 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 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 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 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 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 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 清洁的水资源。 茶 叶 栽 培 技 术三、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 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 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栽植 。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 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 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 1.33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 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 丛距25-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 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 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 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 至11月上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 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 栽。 茶 叶 栽 培 技 术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扦插 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 度。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 ,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 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 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移栽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 料,可用于茅草、柴禾、稻草、麦秆等。 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 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第一次在 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二次修剪在栽后 的第二年3月上、中旬(1足龄时)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 次在定植后第三年3月上、中旬(2足龄)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厘米 。3足龄后开始采用轻修剪。茶 叶 栽 培 技 术6、轻修剪:轻修剪的作用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 制树高,便于采摘。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为 适宜。采摘名优茶也可提前到秋末冬初进行。轻修剪的深 度一般以剪去冠面3-5厘米的枝叶,即剪去蓬面突出枝梢 和晚秋萌发的黄叶层。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 7、深修剪:良种茶园经过多年采摘,蓬面生长势减退,产 量下降,此时宜进行深修剪。一般剪去绿叶层的二分之一 ,约通10-15厘米。以剪尽蓬面结节和细弱枝为适度。通 过深修剪可以更新树冠,恢复生机,提高产量。 茶 叶 栽 培 技 术四、管 理: 施肥管理:1、追肥。追肥是在茶树地上部生长季节施用,主要是不 断补充茶树矿质营养,促进茶芽生长,从而使茶园达到持续高产 。良种茶园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及微肥。 良种茶园幼龄期的追肥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一般窄畦双 行良种茶园追肥用量为:一至二年生每亩施纯氮8-18千克,三年 生亩施纯氮24千克左右,四年生亩施纯氮30-35千克。尔后,按每 增产干茶100千克,增施纯氮10-12千克。成龄良种茶园追肥用量 是根据茶叶单产来确定的,通常亩产干茶100千克,亩施纯氮15千 克;亩产干茶200千克,亩施纯氮25千克;亩产干茶300千克,亩 施纯氮35千克。虽然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随着单产提高而增加的 ,但每年每亩良种茶园追肥不宜超过40千克纯氮。一般追肥人春 、夏、秋三季施用,各季追随者肥用量比例为:50:20:30。 茶 叶 栽 培 技 术四、管 理: 2、基肥。基肥是在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休止后施用的肥料。 作用是提供足够有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为茶树冬季根系活动和 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起到改良茶园土壤的作用。 良种茶园施基肥的时间通常是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基肥 的品种有饼肥、堆肥、厩肥和复合肥等。茶园基肥的用法:一是 将几种有机肥混合后,再掺合一部分速效化肥同时施用;二是将 各种有机肥分别轮流施用。良种茶园封行前的幼龄期和单行条栽 园的基肥,采用开沟深施,封行后的成龄茶园基肥,采用地面撒 施。用量:幼龄期每亩每年施饼肥100-200千克或者复合化肥25- 50千克。成龄茶园一般按产量高低来确定,亩产每增加100千克干 茶增施饼肥100千克。良种茶园施肥要做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结合。氮、磷 、钾的比例,幼龄期为2:1:1,成龄期为3:1:1。 茶 叶 栽 培 技 术四、管 理: 土壤管理:1、加强覆盖,防止冲刷。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 ,如等高种植,因地制宜修筑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