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2、概述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是什么?春秋战国:汉武帝时:两宋时期:明清之际:形成成为正统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批判继承,早期启蒙思想滋长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其重大 贡献有哪些?思想家、教育家2、简述孔子的政治思想。“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礼”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和谐思想)(民本思想)(等级思想)一、孔子和老子3、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发展最重大的贡献是什么?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 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4、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万物本源是“道”;“无为而治”;辩证的 思想。一、一、孔子和老子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 弃利,盗贼无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 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 B C DC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什么是“诸子百家”?包括哪些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填写下表: 学 派代 表 人 物 春 秋战 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老子商鞅、韩非子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还能出现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盛局面?时代特征 :大变革时代阶级关系 : 文化教育 :“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何意义?a.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b.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是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d.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三、儒家思想的形成1、战国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为此做出重大 贡献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请分别概述他 们的思想主张?地位:蔚然大宗人物:孟子、荀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性本善”荀子:“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 的著名论断;“人性恶”三、儒家思想的形成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2、依据所学内容,填写孔子、孟子、荀子思想 异同点表: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