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观察下列图片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图片说明材料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 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 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 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 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 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 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 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 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 ,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 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情景设问:阅读以上故事,请问同学们 能够从故事中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为什么乾隆帝敢拒绝 英国的要求?)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2、手工业清朝乾隆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清乾隆6年1亿亿清乾隆30年2亿亿清乾隆55年3亿亿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5900万人,到乾隆六 年突破一亿,用了1740年。 问题一: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但同时 使得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你能结合明清时期农业和 手工业发展的情况,说明在这两方面的发展吗?参考答案: 温饱问题也就是“衣食”问题。 在“食”(农业)的问题上,一方面 ,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扩种双季稻,提高 亩产量;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 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 在解决“衣”(手工业)的问题上, 大力推广植棉,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 衣料(明朝后期)。问题2:如何理解“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这句话的含义呢?这句话体现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国民 经 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三者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 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商业的发展也将带 动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 展1、农业2、手工业3、商业的发展问题2: 商业的发展是明清经济发展 的突出表现,请你找出明清商业 发展的表现。参考答案:表现(明中叶)商品流通扩大,社 会上大量使用白银,成为市场上主要 货币,商业资本日趋活跃;(明中后 期)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市镇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刚才讲过的还有课本上 关于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GDP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的年增长率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数量多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主要国家GDP在世界总产值总产值 中所占份额额的变变化17501800183019001962198019942004 中国32.833.329.86.22.82.42.14.7 英国1.94.39.518.56.05.34.05.2 法国4.04.25.26.85.56.55.34.9 德国2.93.53.513.26.78.08.16.6 美国0.10.82.423.642.426.426.428.3 日本3.83.52.82.44.510.418.211.2问题4: 商业发展到明清时期,与前 代相比,呈现出什么新特点?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二、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要素:1、工厂手工业经营方式2、购买劳动力(途径)3、增殖利润(目的) 特征:自由雇佣劳动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 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 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 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 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 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 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 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 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 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 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课本中还提到了江西景德镇制瓷业,这些都反映出 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资出力经营利润劳动工资货币生产生活 资料所有者 一无所有的 自由劳动者 雇佣 被雇佣 手工工场 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 济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高度发展的产物,又是新的经济文 明萌生的征兆,它代表了当时中国 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另一方面,从经济整体看,这 一经济因素只是在部分发达地区、 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发展迟缓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国民经 济的主导地位。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限制经营、 苛税盘剥等 手段压制工 厂主,影响 了资本主义 发展和资金 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 力购买商品,缺乏 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 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 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 方式来压制打击资本主义的萌发与发展,保护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这种政策,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进行压制打击“商”、保护“本”?原因分析:1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 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 治。2清初主要是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从根本上看,实行闭关政策是由自然经济的封 闭性决定的。国家政策之二禁海闭关政策禁海禁海政策是否完全禁绝?有何影响?没有。康熙年间曾一度开放海禁,至乾隆二十年(1757年) 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影响: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 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 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三、近代前夜中国的危机二、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做一做:绘制表格,将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差 距进行比较中国西方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中国西方政治封建制度顶 峰资产阶级 国 家 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殖民统治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重视科技想一想:通过上表的比较,请同学们并 分析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原因从外部分析,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 的转变,疯狂越洋抢滩,建立殖民地; 从内部分析,“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 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的 趋势,而康乾盛世时统治者的愚昧自大、故步 自封使得中西国力兴盛易位,中国陷入深重的 危机。当堂练习1.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根本上是因为( ) A.“重本抑末”传统政策的影响B.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限制C.投资工商业风险大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AB作业与预习1、完成优化设计第6课的“知识 梳理”和选择题;2、预习第7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