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教育业 资本探索与反思分豆教育:新合伙人时代(证券代码:831850)导语:分豆教育是新三板当之无愧的明星企业,据统 计,截至2015年8月21日,新三板教育行业已披露半年报的 17家公司中,分豆教育无论是净利润绝对额还是净利润增 长率,均位居第一位,其半年净利润达到5 805万元,增长 率则高达7 668%。作为分豆教育的创始人,于鹏一直以“重塑教育生态 ”为己任,梦想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让更多的孩子 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由于这种教育情结,他虽然学的是市 场营销,却一直没有脱离过教育行业。“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求贤令公元前38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彼时的秦国积重难返、国运不振、 诸侯轻鄙,年轻的秦孝公欲图一番作为,故而广发求贤令。受此感召,商 鞅来了,范雎来了,吕不韦来了,李斯来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 秦国人,却为后来秦国横扫六合打下深厚根基。时光向后推移约2400年。在于鹏的办公室里,挂着他亲手所书的求贤令 ,他带领着分豆教育,意欲打造出教育界的“大秦帝国”。秦孝公在打造大秦帝国时,有一个重要战略是引进人才并加官分土,对于 于鹏而言,打造教育帝国的首个重要战略也是引进人才。“现代企业里,已经 没有土可分,那就分股,把分豆教育员工变成合伙人”。从2011年1月成立,到2015年1月挂牌新三板,这期间,分豆教育没有进行 过一轮融资,可在它的股权结构里,作为第一大股东,于鹏的股份刚刚超过20% ,剩下的都被稀释出去。当谈到是否担心公司控制权旁落时,于鹏倒是显得很 坦然:“如果一个公司的话语权是董事长一言堂,才存在控制权旁落的问题。 如果员工们都是公司的主人,他们会卯足了劲儿干,在公司战略规划、发展方 向上,才能够更加齐心协力。如果创始人是抱着做事业、而不是投机套现的心 态,他是不太在乎股份多少的,股份多了反而是束缚,你一卖,股价就跌,股 价不好的时候,你还得增持。”在“与之分股”理念的指引下,分豆教育全新的合伙人时代正徐徐展开。梦想狂人的“忽悠术”在教育界,于鹏被称为梦想狂人。2000年从人民大学毕业之际,当别 人还在为工作而苦恼时,他已经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在北京买房买车,并 有300万元存款。尽管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于鹏却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梦 想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毕业后,他一心扑到教育行业, 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里,他看到了传统教育行业的种种痼疾,并希望能够 改变这种局面。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直到他遇到了他后来 的合伙人尹志远。和于鹏一样,尹志远也是来自农村,靠自己努力考上名校,改变了命 运。他上的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到佳能工作,做数码相机的人脸识别。 后来开过公司,做软件外包,早早实现财务自由。2010年的一天,两人在学院路的一家咖啡馆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 教育。他们发现当年自己读书时,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像今天这样集中到有 限的学校;而在学习方法上,从来应是扬长处、补短板,而不是题海战术。 当时两人就觉得,得做一件事,改变教育,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并能 够因材施教,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于鹏被称作“梦想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说干就干,很 有魄力。而尹志远有个外号叫“没问题”,他们当时一拍即合,随即找 了他们的大学老师聊了这个想法。说起当年这些事情,于鹏还是很兴奋 ,他说:“当时想想还挺冲动!”送走老师后,两人接着聊,整整四个钟头过去,他们还意犹未尽。 从年少时的经历,谈到少年时的学习历程,再谈到对于K12教育行业现状 的看法最后,他们决定做一个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平台 ,为中学生们提供全新的辅助教育体验。关于教育平台的名字,他们始 终想不到满意的。走在回家路上,于鹏仍是苦苦思索,他灵光一闪,马 上给尹志远打电话:“分豆宝典,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不错。”“分豆与奋斗谐音,对于中学生来说,分数也像豆子一样。”“分豆宝典”也就是慧学云智能教育的前身。说干就干,于鹏和尹志远投入注册资本50万元,创立了分豆教育。两人 心里流淌着无穷尽的想法,并着了魔似的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将这些想法实 现为产品。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顺利。真开始启动后,两人才发现 ,其实自己面前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最开始产品雏形 只有六张JPG图片,构架和界面都非常简单。整个做产品过程就是一步一步 改进的过程。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做了六版的分豆。版面设计不停地调 整和改进。后来,他们开始尝试将网络游戏机制引入到教育软件当中,设置 任务、完成任务、奖励和激赏,以之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为了做出最好的游 戏化学习界面,于鹏找到了专门做游戏开发的完美世界,说服对方成为分豆 教育的合作伙伴。经过三年潜心打磨,2014年,慧学云产品即将推出市面,而分豆教育也 急需更多优秀人才。那时的分豆教育没钱、没名气,招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怎么办?于鹏再次发挥他的“忽悠”本领。很自然,被“忽悠”的对象, 从老熟人下手。于鹏找到了他大学时的同学张莹。张莹此前一直就职于大国企和外企, 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于鹏找到她时,对她说:“我即将做出一件改变教育 行业的伟大事情,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干?”见张莹犹豫,于鹏开始攻心术 :“你现在还有梦想吗?你愿意你的下半辈子,就这样按部就班、毫无激情 地过下去吗?你愿意自己的斗志在安逸之中一点点被磨灭么?”这些话触动了 张莹,2014年2月,张莹正式加入分豆教育。分豆教育的产品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与国内最顶尖的中学 合作,可这个项目发展并不顺利,整个2013年,分豆教育一所名校都没有签 约下来。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是张莹的强项,随着张莹的加入,这种情况发 生了180度扭转。于鹏、张莹、尹志远组成“无敌三人小组”,配合专门攻克 名校,于鹏负责“搭桥”,尹志远负责讲述概念和产品,张莹负责谈判、收 复阵地。2014年4月26日,分豆教育举行名校签约大会,一举拿下30所名校。 后来,这个数字扩大到33所,名单包括北师大附中、河北衡水中学、天津南 开中学、华南师大附中等。创业初期的一批合伙人,就是这样被于鹏“忽悠”入伙的,核心团队中 有不少是于鹏的老熟人、老同学,如邓志科、王子健等,靠着兄弟情谊和相 同的梦想,分豆教育度过了它的“小米加步枪”时代。地归秦与贤归秦仅仅靠老同学、老熟人,远远难以支撑起分豆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人 才体系,因此引入外部人才也成为当务之急。2014年12月,随着倪小伟的加 入,分豆教育在PPP业务如虎添翼。从倪小伟的角度讲,故事的版本应该这样 写。生于1983年的倪小伟是一个典型的学霸,高考那年他总分考了657分,由于志 愿填报失误却只能上一所二本院校。此后,这一直成为他的一块心结。在他看来, 他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受害者,因为他来自高考大省山东,注定要比大多数地方 的考生付出更多努力。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两年公务员,辞职后进入IT行业 ,先后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机所、甲骨文、中兴通讯。2014年,他从中兴离职后,准 备休息一段时间,而他的简历意外进入到分豆教育的人力资源部。接到面试邀约时,倪小伟最开始是拒绝的,长期在大公司工作的豪华履历,让 他对分豆教育这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报以轻视。抵不过分豆人力的穷追不舍,倪小伟 抱着玩票的心态,决定来看看这家创业公司。他讲到了一个细节:最开始HR和他 面试时,反被他给镇住了,HR感觉镇不住,就找来了市场部负责人;市场部负责人 和倪小伟聊了一会儿以后,也镇不住,只得请出于鹏。彼时,已经过了中午十二点 ,于鹏正准备赶下午的约,只有十分钟时间。而正是这十分钟时间,让倪小伟决定 加盟分豆教育。回忆起这10分钟的交谈时,有两句话让倪小伟记忆深刻。第一句话,于鹏说, “我们这些人,都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可现在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已经越来越困难 了,只有我们这些人一起努力,让穷人家的孩子还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的时候, 这个国家才有希望。”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倪小伟的软肋,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深藏 着浓厚的教育情怀,这个情怀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于鹏的第二句话是,“这个公司不 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所有分豆人,他们都是分豆的合伙人,你不是给我打工,是 给自己打工。”这让倪小伟觉得很新鲜,此前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外企、国企,哪 怕职位再光鲜、薪水再高,他也找不到归属感,而加入分豆教育则让他感受到存在 的意义。2015年8月8日,在倪小伟团队的努力下,分豆教育一举签下13个地级市教 育局,PPP模式落地起航,这在教育界十分罕见。谈判的艰难自不多言,团队们 经常出差,按规定可以坐飞机,他们却选择坐硬座火车;有时候到了目的地凌晨 两三点,他们并没有找酒店休息,而是在火车站大厅一直坐到天亮,等天亮后 赶往学校和教育局。“如果抱着给别人打工的心态,肯定不会这么委屈自己;但当你成为合伙人 后,心态则会完全扭转,多为公司省一分钱,公司便少一些危机。”倪小伟说 。由于此前在大企业时既做过软件开发,又做过大客户销售,因此倪小伟深 谙产品之道,又熟悉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游戏规则。很多同行来分豆教育取经 ,问13个教育局是怎么签下来的,倪小伟总结了两个词,信用和执行力。他举 了与包头教育局谈判的一个细节,觊觎公立学校这块大蛋糕的人不计其数,政 府部门已经对各类上门合作者形成免疫力。此前有一家同行与包头教育局谈判 将近一年,眼看着协议即将签下来,可倪小伟团队仅用了两天时间,便让包头 教育局毅然决定与分豆教育签约。“对方觉得我们很实在,是真心做事。我们 答应别人的条件,再难也要办到,不找借口,这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真诚。” 倪小伟说道。“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亦或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噱头。 2015年4月底,分豆教育正式对外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拟面向员工发布1 000万股 激励股权,行权价格8元;同时成立地归秦投资管理中心和贤归秦投资管理中心, 二者作为股权激励的代持机构,分别承载400万股、600万股。5个月后,分豆教 育以1:2.5的比例除权,地归秦和贤归秦的代持股份变为1 000万股、1 500万股, 行权价格也相应变为3.2元。在这两家机构中,于鹏的股份均持1 000股,以作为 他合伙人身份的象征;而行权的8 000万元,最后则由于鹏等高管自掏腰包,以银 行存款最低利息借给员工。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此次股权激励的前置条件是,分豆教育需完成2015年1 亿元营收、4 300万元利润的业绩目标,上一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3 900万元、735 万元。2015年上半年,分豆教育的营收为7 389万元、利润5 805万元;下半年,分 豆教育再次签订3 000万元合同大单,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已无悬念。按照分豆教育2015年下半年的股价,分豆教育已经有数十位身价超过千万的 员工了,对于一家成立不足5年的公司来说,这不可谓不是奇迹。全民合伙总动员与倪小伟同为山东人的张金荣,则要幸运得多。张金荣也生于1983年,也来 自农村,2002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期间一直创 业,眼看着就要大四毕业,他却做出一件令周围人大跌眼镜的事情:辍学,全职 创业。经过七八年打拼,张金荣在吉林、内蒙古等地开了十余家培训学校,年营 收三千多万。张金荣与于鹏的相识,始于2015年上半年的一次投资人内部交流会。彼时, 分豆教育刚刚挂牌新三板,于鹏受邀做教育企业挂牌经验分享;张金荣也在寻求投 资机会,琢磨着把他的公司弄上新三板。会后,二人深聊一宿,于鹏突然说,“金 荣,我们一起干吧,把分豆教育做成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公司。”张金荣愕然,随后一口回绝。张金荣此前从未给别人打过工,而且这辈子也 没想过给别人打工。于鹏解释称,“我们都是合伙人。分豆教育在商务方面一直是弱项,需要你这 样的人才加入,你是干培训出身的,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当前行业的 痛点,才能让产品走向市场,真正重塑教育生态。”见张金荣未应允,于鹏一边“恐吓”,一边“利诱”,“干培训没有前途,将来都 会被我抄了后路,即使我不颠覆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