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 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 挤”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 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 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 ,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文题回顾从整体看,“挤”的基本义有四个: (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或(事情)集中在同一时 间内; 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 排斥或排挤。而“挤”的引申义应是指一种团结(由引申)、竞 争(由引申)、奋斗(由引申)的精神。 “挤”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有积极意义,也 有局限性。从命题意图上看,出题者不是在让人来消极的面对“ 挤”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而是在引导大家思考,当“挤” 成为一种社会实际状况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对待:文章可以正向立意,积极的去面对,指出“挤” 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 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挤”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 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挤”有助 于人生焕发光彩。也可以超然的去面对,谈不挤 。亦可反向立意,从道德层面去面对,批评我 们特别喜欢“挤”的心态,指出这种“挤”其实反映 出的是我们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下 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挤”的人们。存在问题 在审题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有的学生停留在基本义层面上,这 样的文章很难写得“寓意深刻,有回味 ”。 材料中已提供了“竞争”、“奋斗”两 类内涵,但学生注意不到,空谈挤, 过渡到“竞争”“奋斗”“团结”的很少。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停留于“是什么”式的表象描述,而 缺少“为什么”的理性分析。比如很多同学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罗列了“挤”的种种表现 ,却没有分析“挤”的内涵或本质、“挤”的 危害或意义、对待“挤”的心态或认识等, 比较肤浅。 并列式的“伪议论”。中间三段贴标签似 的“观点例子”,且例子老长。三部分有 的内容重复,有的又缺少必然的逻辑联系 。没能深入挖掘“挤”之内蕴,没有自己对 问题的理性分析。比如有同学的分论点是“ 挤是一种催化剂”、“挤是一种粘合剂”、“ 挤是一种动力源”,全文缺少统一集中的中 心,而且没有议论文应有的事理分析。 停留于概念边缘的泛泛而谈 ,而没有对概念的精准剖析。 比如很多同学视“挤”为一个笼 统性概念,空谈“挤”需要的条 件或“挤”对人生的意义,开口 大却无内涵。与其劳神费力地挤出时间去弥补不足,不如留 下充裕的时间去专注优势,主攻强项。李文霞不盲目挤,积蓄力量,也许会让我们更上一层 楼 商奇奇一个人如果想要在当今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 置,就必须有争先恐后、奋发向上的“挤”的精 神。 杨旺杰退出拥挤的名利场,你会获得心灵的安宁郭歆为了我们的前途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拼搏不 断向前的“挤”的精神 刘瑞瑞没有了官场的喧嚣,远离了朝堂的争挤, 收获了心灵的澄净。 张迪将自己置于喧嚣世界之外,不挤不争,淡泊 生活 赵雨晴勇于挤,让易逝的韶华写满奋斗的诗篇。曹梓桢 包罗万象式地乱写。什么歌都能唱,什么曲都 能弹,什么内容都是“挤”!学生引用材料牵强附 会,把不能论证观点的材料强扭在一起,拉过一 个历史人物,再加上“挤”字,不管内容一致否, 也不管能不能证明观点。如写陶渊明因为“挤”, 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地位;司马迁因为“挤”,才 创作出了史记;居里夫人因为“挤”,才发现 了镭等等。学习建议 高度重视审题。审题精准,高分有望。 充分重视选材。选材出俗,高分在握。 加强材料的积累特别是热点材料的积累,进行 必要的材料运用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如何围绕观 点选用、叙述材料、如何紧扣论点进行材料的阐 述论证(议例)。精心指导点题方法(特别是记 叙文)。点题到位,不被错杀。 润色首尾。开头要引人,结尾要有力,开头结 尾忌冗长、拖沓,可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卷面要整洁,消灭错别字,这些是作文中的硬 伤,要尽可能避免。据韩国文化日报报道,韩国的大学教授们指 出了“反求诸己”这个成语,作为对韩国社会期许 的代表性词语。“反求诸己”出自于孟子公孙丑,意指“切莫 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 结”。它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 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要求:请以“反求诸己”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 少于800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