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大学语文 第八章至第十一章(总分 100分) 时间:90 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201403 层次: 业余高起专 专业: 行政管理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占 5)1、 舒婷 是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以女性的细腻而敏感的诗情,成功地表现了一代青年“沉沦的痛苦”与“苏醒的欢欣” 。2、1921 年,周作人发表了专门讨论现代散文的 美文 一文,专门讨论现代散文的概念,强调“ 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 ”行文,并将此看作现代散文最重要的特点。3、李叔同等人受日本的欧化戏剧影响,在东京成立春柳社,这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该剧团公演的 黑奴吁天录 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4、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京派”小说,偏重表现乡土中国的“常”与“变” ,追求纯正的艺术趣味,这一派的领衔作家是 沈从文 。二、选择题(每空 1分。占 6)1、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B )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C.闻一多的死水 D.徐志摩的志摩的诗2、鲁迅的( C ) ,是散文诗创作的经典之作。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3、 故乡的野菜 北京的茶食 乌篷船都是( A )的著名散文。A.周作人B.徐志摩C.沈从文D.鲁迅4、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剧作是(B) 。A.神拳B.龙须沟C.茶馆D.西望长安5、郁达夫的(B)这篇小说采用“自叙传”写法,其坦率的心理暴露非常引入注日。A.包氏父子B.沉沦C.潘先生在难中D.迷途的羔羊6、当代作家中只写短篇小说,在小说文体上的创造,影响了当代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家的创作的是(B)A.王蒙B.汪曾祺C.沈从文D.贾平凹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占 9)1、“三美理论”答:“三美理论”:“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理论。在著名的“三美理论” ,闻一多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 ;绘画的美 (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 。总之,要用“理性节制情感 ”,带着“镣铐”来“跳舞” 。但新诗格律并非回归旧诗词格律,而是根据现代汉语特点而探索的新的诗歌形式。所以相对比较自由。这一努力有利于纠正初期新诗过于散漫的通病,在“规范化”方面有所提升,对诗人也是提出更高的审美要求。2、戴望舒答:20 世纪 20 年代的象征派诗人。 “象征派”诗风主要以意象和隐喻,表现人的幻觉、潜意识以及对人生隐秘的探求,作品富于感伤情调。戴望舒的 ,以悠长的“雨巷”和迷离变幻的“丁香”一般的“姑娘”这两种意象互相交错回环,构成美丽、朦胧而又带有感伤味道的氛围,以暗示飘忽不定的心态。3、 “伤痕小说”答: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种全新的文学题材。 “文革”结束后,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末,当代文坛首先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 ,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歌颂人性美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 、卢新华的 、叶辛的 、从维熙的 等。四、简答题(每题 5分。占 20)1、余光中的“乡愁” 情结答:余光中的诗歌作品,最负成名的是他的乡愁诗,被称为“乡愁诗人”,乡愁是其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之一。从文化心理背景上透视,余光中的“中国情结”来源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乡土意识,乡愁一直是我国传统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不过中国古代诗歌中表现的乡愁多为漂泊感、孤独感,而余光中的诗歌不仅抒一己之乡愁,更有鲜明的文化寻根倾向。海外漂流的寂寞,在他主要是精神上没有归宿,文化心理上依傍的孤独。因此,诗人渴望能与祖国母亲相亲相依。在诗中,这种情感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缅怀追慕,诗人以此来使自己的“中国情结”得到纾解。他的怀乡,既是怀地域之乡,也是怀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血脉相连。代表作有 。2、 “长宜子孙”的含义答:“长宜子孙” ,本意是指适宜子子孙孙能久长过上美好、稳当的生活。古往今来,做长辈的几乎都为此朝思暮想,惨淡经营。 “长宜子孙”是封建家长对自己家庭的一种要求与期许,希望自己建立起的家业,包括封建家庭的伦理、礼仪以及财富能被妥善继承,并使儿孙们在自己创立的厚实基业中,安离富足、舒适的生活。同时,这也是封建家庭为自己及儿孙设定的一种人生道路。但巴金对这四个字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誝,在文章中,他通过姐姐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清醒地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 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作者从理想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并且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突封建家庭, “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3、 茶馆图卷式的结构答:不仅是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经典,而且还以独特的戏剧结构,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佳作。结构上,老舍采用了编年史的写法,即图卷式的结构。三幕戏分别写了满清末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后这三个时代。按历史顺序写了旧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这种方法便于激发观众的历史记忆,分析与理解那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老舍在剧中还使用了民族曲艺形式大傻杨的数来宝,贯串于幕前与幕间,介绍各幕的时间代变化,使全剧更加连贯顺畅,同时点明各个时代的特点。4、 雷雨的戏剧冲突答: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组:一是剧中借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表现了他与工人们的对立。二是通过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表现周朴园对家庭成员的专制。这两组矛盾都给我们从阶段分析或道德分析的角度理解提供了可能。但从根本上说, 在艺术精神上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突出展示人物内心的挣扎:周朴园希望抓住侍萍,借侍萍的理智既告别过去,又稳固现在。侍萍想抓住自己的女儿。告别女子的宿命。周萍也想抓住四凤,借纯洁的爱洗涤臫的罪。蘩漪想抓住周萍,不顾一切把握幸福。曹禺强调,在 里,宇宙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五、论述题(每题 10 分。占 20)1、 “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答:“狂人”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面上看,他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但总览全篇,读者会发现, “狂人 ”幻觉中的焦点,是对“ 吃人”的恐惧和反抗。其实,作品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表面言行狂乱的“狂人 ”,内心是最清醒的,是最早的觉醒者和反抗者。 “狂人”在幻觉中发现从古到今“ 吃人”的普遍现象, “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这几个字”,可是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深入地提示了封建制度文化的虚伪性。作品的更深刻之处在于, “狂人” 还揭示了“ 被吃者”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 吃人”的行列,原来在“仁义道德”的面纱下,封建文化是如此的虚伪和凶残,能够“动员”一切人加入“吃人”与“ 被吃”的行列,又让大家都习惯,以为“ 从来如此,应该吃的”,蕴涵着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揭示。最难得的是, “狂人”不仅大胆痛快地喊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并且提出了挑战:“从来如此,便对吗?”最后喊出“救救孩子”渴求“真的人”出现。总之,通过“狂人”对封建文化道德进行了彻底揭露,是反对封建道德文化的战斗檄文;对人的发现,体现了现代意识,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指向。2、 论快乐一文所体现的钱钟书知性散文的特征。答: 一是以新颖的比喻形成机智讽刺。这篇散文里多有丰富新颖的譬喻,通过作者的讥诮叙述,形成机智的讽刺,如将“快乐”比作“ 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或“ 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更进一步比作“钓钩上的鱼饵” 等等,都是巧妙、生动的揭示。二是幽默。这是钱钟书知性散文的又一大特征。这种幽默是一种达观知命的诙谐,熔智慧、讽刺、知识于一炉。是在拥有高深修养或丰富的知识后,对世事人生产生的一种了解于心的超越感以及对人生、命运“一笑置之”的自嘲态度。三是渊博和睿智。这是钱钟书知性散文的另一两个特征。渊博使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且又能明辨深思,详于细节。睿智使他不蹈故常,议论发人之所不易发、不能发,他的博采物喻,旁征博引使全文到处可见名言警句,层出不穷、引人思考。六、作文(占 40)数学家华罗庚写了一首诗:“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阴湿覆盖中,养成豆芽菜。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如或落大地,雨润日光晒。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