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龙翔高级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20*3=60 分)1 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 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应该是指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2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3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一书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4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 年 5 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通知亲爱的先生:5 月 26 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 )第 2 页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5 20 世纪 30 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 ,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材料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应该是 (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四日 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四日6 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尊敬时期(18世纪),轻视时期(18401905),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 ),赞赏时期(19371944), 清醒时期(19441949 ),敌对时期(1949 )。其中第 4 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7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8 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周王室已经衰弱A B C D9右图是中国 1944 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A日本侵略者抹杀重庆国民政府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第 3 页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10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 ,扩大市场112009 年 2 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 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 与“ 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B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C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12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A B C D131941 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一幅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 ”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 “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这里的“ 某君”应是A溥仪 B蒋介石 C汪精卫 D李宗仁14 “知有兵事而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优于他国,所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 这是梁启超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批判,梁启超所批评的这一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15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20 余年(1897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史料。下面这些资料里,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后留下的是: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 B. C. D. 16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第 4 页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17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181912 年 1 月 11 日, 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提倡女权 提倡男女平等 提出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性别歧视消失A B C D19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2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A B C D二、非选择题(21 题 20 分,22 题 20 分)21 (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 臣, 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 为轻重?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 年 1 月)材料二: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 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 宪政体。照 现在这样 的政体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 年 12 月)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 年 1 月)第 5 页(1 )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不同主张?简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10 分)(2 )简要评述材料三中陈独秀的观点。 (5 分)(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变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分)22 (20 分)有学者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1840-1949 年)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各列一个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的代表性事件?(6 分)(2) “物质层面”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3 分)有怎样的影响?(3 分)结果怎样(2 分)(3) “心态层面”的历史事件在产生怎样的影响?(6 分)2012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B D B C B C D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D A D B B A B B二、非选择题21 ( 1)康有为认为西方社会的生产技术先进,财政富裕,武备强盛,西方的制度也优于中国等。 (2 分)第 6 页“稍变其制”是指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2 分)材料二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 (2 分)因素: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改革不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 分)(2 )陈独秀倡导“民主”和 “科学” ,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 分)但是,他认定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这存在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片面化倾向。 (2 分)(3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近代中国,思想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并引发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 分)因此,近代前期思想的演变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2 分)第 7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