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请看步步高P110 高考考点命题规律命题规律本单元是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对 前面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命题 规律: 1.从高考试题来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主 要有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时代主题;世界多极 化趋势;国家主权等内容。 2.从试题题型来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 题。 3.从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以材料特别是当时 的时政热点为背景命题。4.从考查方式来看,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记忆,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力,特别是结合我国的外交活动,理解说明我 国外交政策。命题规律命题规律自习探究:围绕“国际关系”展开第八课的知识点一、国际社会的成员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1.主权 国家 (1)地位: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 。主要参加者 (2)类型: 按国家性质划分,有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有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3)基本要素: 、 、 、 。 最重要的是: 。主权人口领土政权主权(4)主权的重要性: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 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 灵魂。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1.主权 国家 (5)基 本权利 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权(6)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 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等。【提示】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 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如台湾。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2.国际 组织 (1)含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 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 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地位:国际社会的 。主要成员(3)类型按性质划分: 。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按地理范围划分: 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按职能范围划分: 一般性的和专门性的。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4)作用 (要具体 分析) 积极: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学技术的 ;协调 ;调节 ,缓解 ,维护 。 交流与合作国际政治、 经济关系国际争端国家间的 矛盾世界和平局限性: 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在 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 。2.国际 组织 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3.联合国(1)性质:最具代表性的 、 的国际组织。世界性政府间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 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4)作用积极维护 。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 。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行 。人道主义援助局限性:曾被某些大国所操纵 ,成为推行 的工具。霸权主义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3.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 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 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 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 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 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 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 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提示】 (1)理解联合国的作用要与选修 3的联合国的集体安全机制等内容相结合。 (2)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必须把必修2与选 修3相关叙述相结合。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1)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 之 间的关系。(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 、。(3)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 。国家间的 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而 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国家与国家合作竞争 冲突 国家利益 出发点和 落脚点共同利益 利益对立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 、 、经济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 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 民的 。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共同利益1.辨析:“人权高于主权。” 答案:主权权与人权权的关系。主权权是国家 固有而非外界所赋赋予的,不从属于外来的意 志,不受外来意志的干预预;人权权是一个国家 公民的权权利,它包括政治、经济经济 、文化、教 育等权权利。生存权权、发发展权权是根本和重要的 人权权。国家主权对实现权对实现 人权权有决定作用,主 权权是实现实现 人权权的前提和基础础,一个国家的主 权权是该该国公民充分享受人权权的前提和保障, 而人权权是主权权的体现现。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2.判断:下列事例分别是主权国家的哪 项权利? (1)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 (2)外交文件使用本国文字。( ) (3)泰国骚乱,我外交部派专机接回滞留 泰国机场的中国游客。( ) (4)我国边防渔政船只前往南沙群岛驱走 非法占据我南沙群岛的外国人。( ) 答案:(1)独立权权 (2)平等权权 (3)管辖辖 权权 (4)自卫权卫权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3.辨析: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因为主权国家只有 194个,而国际组织却有1万多个。 答案:主权权国家和国际组织际组织 都是国际际社会 的主要成员员。国际组织际组织 是一些国家、地区或民 间团间团 体,出于特定目的,通过签订过签订 条约约、协议协议 建立的国际际性团团体。政府间间国际组织际组织 不是国上 之国,而是国家协协商机构。从一定意义义上,参与 特定国际组织际组织 的主权权国家的权权威高于国际组织际组织 。尽管国际组织际组织 在数量上远远远远 多于主权权国家, 但主权权国家是国际际社会中最基本的成员员,是国 际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4.欧盟、WT和国际奥委会分别 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 答案:欧盟:政府间间、区域性、 一般性国际组织际组织 WT:政府间间、全球性、专门专门 性国际组织际组织 奥委会:全球性、专门专门 性、非政 府间间国际组织际组织考点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疑难问题突破疑难问题突破1、正确理解主权、政权、人权的区别步步高P1112、正确理解我国的国家利益步步高P1121、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指出, 各国内部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 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事务中理应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 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在材料 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 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 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材料反映了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等权利 。 第一,独立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 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各国 内部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体现了这一点。第二 ,平等权是指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 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 律平等。“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 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理应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体现了 这一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 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 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 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材料2: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 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 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 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 怎样加强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答案:(1)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研究和推广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过快增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 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消费对 生产的反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 会。 (2)各主权国家要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接受国际法和国 际公约的约束,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 务,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各主权国家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 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各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