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器人控制概述 及建模浙工大机器人控制概述v1.1 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v1.2 机器人控制技术1.1 机器人现状及趋势v发展史: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第二代:具有感觉的机器人第三代:智能机器人v发展趋势:标准化、模块化、开放化、网络化v存在问题:1.驱动系统笨重2.机械臂过重3.移动机器人能源携带4.计算机信息传输、处理能力不够快1.2 机器人控制技术控制方式优优点缺点 传统PID控 制设计简单、各参数作用、意义明确 ,参数整定技术成熟,工作点附近 ,控制器性能有保证不适用于快速、高精度的控制, 是渐近跟踪自适应控制根据运行状态,在线估计未知参数 ,根据估计值随时修正控制策略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主要适用 于线性控制,对非线性较难变结构(滑 块)控制模型可以不精确,可以估算不确定 性的干扰作用,鲁棒性较强控制器的频繁切换使得跟踪误差 在零点附近抖动,不能收敛于0 鲁棒控制用一个结构和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 控制器,来保证即使不确定性对系 统的性能品质影响最恶劣的时候也 能满足设计要求,鲁棒性较好无法完全适应非线性,智能渐近 跟踪,设计过程繁琐,性能与 PID相当智能控制对模型不确定,环境交互作用位置 情况可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机器人模型的建立v2.1 机器人数学基础v2.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v2.3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2.1 机器人数学基础v(1)位姿描述1.位置的描述刚体的位置可用它在某个坐标系中的向量来描述。2.方位的描述刚体的方位也称刚体的姿态。v(2)坐标变换坐标变换包括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1.平移变换2.旋转变换3.复合变换:平移与旋转的结合v(3)齐次坐标变换 齐次坐标定义:用四维向量表示三维空间一点的位置P,即上式称为齐次坐标,其中w为非零常数。 齐次变换:为齐次变换矩阵, 为平移变换矩阵, 为旋转变换矩阵。2.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v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是基于坐标变换求得的。 D-H坐标变换法:严格定义了每个坐标系的坐标轴,并对连杆和关节定义了4个参数。 用两个参数来描述一个连杆,即公共发现距离和所在平面内两轴的夹角 ;另外两个参数来表示相邻连杆的关系,即两连杆的相对位置和两连杆 法线的夹角。缺点:很难正确地建立坐标系。因为D-H方法是建立在按严格的规则 建立正确地坐标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等多个移动副,很难确定其各个 参数。D-H坐标建立规则vA和B两坐标坐标原点,后一坐标分别绕前一坐标得x、y、z 轴旋转的坐标变换矩阵为v当后一坐标与前一坐标原点不重合的时候先进行平 移变换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建立对于具有n个连杆的机械手,运动学方程是要确定与末端坐标 系n固联的手爪相对于基坐标系0的变换。根据其次变换的乘 法规则可得:式中, 表示末端坐标系n相对于基座0的位姿。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求解1.代数法代数法求解过程中,通过逐次在运动学方程式的两边同时 乘上一个齐次变换的逆,达到分离变量的目的。2.几何法通过几何图形求解角度值,求解过程中利用正弦定理、余 弦定理、反正切公式等求解角度。2.3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机器人动力学问题机器人动力学正向问题:已知机器人各关节所需 的驱动力或力矩,求解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从控制角度讲,正向问题用于运动的动 态仿真。机器人动力学逆向问题:已知各关节的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即已知关节空间的轨迹或末端执行器 在笛卡尔空间的轨迹已确定),求解机器人各关节 所需的驱动力或力矩。拉格郎日方法简化得: 其中将M(q)带入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