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WF.ORG 2010 NASA 1986 Panda Symbol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Formerly World Wildlife Fund) “WWF” is a WWF Registered Trademark. WWF International, Avenue du Mont-Blanc, 1196 Gland, Switzerland Tel. +41 22 364 9111 Fax +41 22 364 0332. For contact details and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our international website at www.panda.org2010地球生命力报告生物多样性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但是 自1970年以来,热带物种种群数 量降低了60% 生态承载力现在人均生产性土地面 积是1961年的一半发展现在有18亿人在使用网 络,但是还有10亿人没有足 够的淡水意识亚太平洋地区34%、拉 丁美洲53%的公司首席执政 官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对 他们商业增长前景的影响,而 西欧只有18%的公司首席执 政官对此表示了关注地球生命力 报告生物多样性, 生态承载力与发展2010本报告与以下 机构合作完成:再造纸100%关注未来内容提要简介地球的状态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拥有全世界将近50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一百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我们致力于: 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关于伦敦动物学学会(ZSL)成立于1826年的伦敦动物学学会,是一个集科研、保护和教育为一体的国际组织。它的使命是保护全球动物及其栖息地。伦敦动物学学会管理着伦敦动物园和惠普斯奈德动物园并进行动物学研究。此外,伦敦动物学学会还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实地自然保护活动中。 关于全球足迹网络(GFN)全球足迹网络推进了生态足迹理念,加速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生态足迹是一种资源结算工具,用来衡量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度。在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足迹网络通过协调研究、方法论标准的开发,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核算账户来进一步改善和应用生态足迹概念,帮助人类将其经济活动控制在地球的生态承载极限内。目录02040812WWF Avenue du Mont-Blanc 1196 Gland, Switzerland www.panda.org Institute of Zoology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Regents Park, London NW1 4RY, UK www.zsl.org/indicators www.livingplanetindex.org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312 Clay Street, Suite 300 Oakland, California 94607, USA www.footprintnetwork.org Concept and design by ArthurSteenHorneAdamson ISBN 978-2-940443-12-3 生物多样性监测:地球生命力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 全球尺度人类需求的衡量:生态足迹-生态超载在增加-生态超载意味着什么?-生态足迹: 国家尺度-碳:最大的生态足迹组分-生态足迹:经济水平-生态足迹: 随着时间而变化141416181920202324关注未来地球生命力报告将地球生命力指数(一种衡量全球生物多样性健康程度的工具)与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衡量人类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的需求量的工具)联系起来。 这些指标清楚地表明,在过去40年中,人类为追求财富和舒适的生活而给地球带来的非可持续性压力是史无前例的。生态足迹指数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全球资源的需求量增长了1倍,而同一时期的地球生命力指数表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基础物种的健康程度下降了30%。快速的经济增长加速了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例如:食物和水、能源、交通、电子产品、生存空间、废弃物处理空间,尤其是消纳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所需的处理空间。由于一国之内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资源需要从其他国家获得。这一影响清楚地反映在热带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地球生命力指数中自1970年以来,热带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地球生命力指数都下降了60%。这也就是说,富国必须寻找途径以降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地球产生的压力大幅减少他们的生态足迹,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而快速成长的经济体也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使他们既能继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能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些数字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在发展的概念中融入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性这一重要理念,在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内生存,并珍惜自然为我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真正价值。过去两年的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改变我们对资源利用态度的机会,改变的萌芽已经出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研究正在引起人们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重视,它强调了生物多样性损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成本的增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以及其他的一些组织也正在努力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捕鱼者、木材生产商、大豆油和棕榈油生产商以及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也开始将他们的活动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128个国家的10亿人通过加入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证明他们对推动改变的支持。未来我们仍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仅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这些挑战进一步强调了将发展与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分离的重要性。简单地说,我们必须想办法从更少的资源中获得同样多或者更多的发展。继续以超过可再生的速度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按照自然的规律和限度来利用资源。WWF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 Page 2James P. LeapeWWF 全球总干事WWF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 Page 3内容提要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这一年中人们发现了很多新物种,但是也有更多的老虎被圈养而不是在野外生存(WWF)这一年中,亚洲太平洋地区34%的公司首席执政官、拉丁美 洲53%的公司首席执政官表示了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他们商业增长前景影响的关注,而西欧只有18%的公司首席执政官对此表示了关注(PwC, 2010)这一年中有18亿人在使用网络,但是还有10亿人仍然没有足够的淡水(WWF)这一年,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样受到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在这一年人类要对千年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审视。这使得WWF地球生命力报告第八版的出版尤为及时。本报告扩充了指标体系,记载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动态变化,并且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未来人类健康、财富和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指标用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状态、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以及人类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Butchart, S.H.M. et al. 2010; CBD, 2010)。其中一种长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进行衡量的方法是地球生命力指数,它呈现了自从1998年地球生命力报告首次出版以来到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连贯的,完整的变化趋势:自1970年至2007年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了近30%(图1)。热带和温带物种种群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热带的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60%,而温带的地球生命力指数增加了将近30%。这一差异反映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时间不同,以及所导致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栖息地丧失的差异。自1970年以来,温带的地球生命力指数的上升,可能是因为它起始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基础。污染的控制、废弃物的管理、空气和水质量的改善、森林覆盖率的增大、以及/或者在某些区域环保力度的加大,使得温带物种种群得到了恢复,由此导致温带地球生命力指数上升。相反,热带地球生命力指数的下降可能是因为它起始于一个相对较高的基础,它反映了自1970年以来,热带生态系统一直在发生的大规模改变,这些改变完全超过了任何保护措施所带来的积极效应。0.00.20.40.60.81.21.41.61.019701980199020002007地球生命力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1970=1)年图1:地球生命力指数1970年和2007年间全 球脊椎动物物种种群下降 了几乎30%。(WWF/ZSL, 2010)图2:全球生态足迹1961年和2007年间 人类对生物圈的需求增 长了1倍。(全球足迹网 络, 2010)地球个数年全球生态足迹0.00.20.40.60.81.21.41.61.01961197119811991 20012007人类2007年一 年消耗的资源 需要地球1.5年 的时间再生1.5年WWF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 Page 4WWF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 Page 5生态足迹指的是用来提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并且包括建设用地和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用地。它常用作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它呈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趋势:即持续的增长趋势(图2)。根据截至2007年的最新数据,人类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生态承载力是指具有生物生产力的能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陆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总体上,自1966年以来,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增长了1倍。生态耗竭速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碳足迹的增长。自1961年以来,碳足迹已经增长了11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增长发生在自1998年(地球生命力报告首次出版)以后。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生态足迹,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处于不同经济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因此,本报告首次从总量和组成结构两个方面研究了不同政治地域之间生态足迹随着时间变化的差异。水足迹提供了另外一种衡量人类对可再生资源需求的工具。目前,世界上71个国家正在面临着蓝水压力即人类需要利用的但不能再生的水资源其中几乎2/3的国家处于中度和严重用水压力之下。这对生态系统的健康、食物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有可能由于气候变化而进一步恶化。地球生命力指数、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监测了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变化,但是不能提供任何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状态的信息。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利益。本次地球生命力报告首次包括了两个目前为止发展最成熟的衡量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指标:陆地生态系统碳沉积量和淡水供给量。尽管这些指标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它们仍然清楚地表明了对自然的保护除了出于对生物多样性本身利益的考虑外,更是出于对人类自身利益的考虑。上一版报告已经对发展和生态足迹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可持续发展最低标准已经被定义。这一分析表明,尽管人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事实上所有的国家都有可能达到这些标准。本报告第一次通过国家收入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强调了低收入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达到了警戒程度。这对这些国家的国民有着深远的意义:尽管所有人类都要依靠生态系统服务获得福祉,但环境退化对最贫穷和最弱势人群的影响最直接。由于缺少干净的水源、土地、足够的食物、能源和材料,他们没有办法脱离贫穷走向繁荣。结束生态超载是保证生态系统持续提供生态服务、保障未来人类的健康、财富和生活的必要条件。本报告运用全球足迹网络开发的足迹情景计算器,用各种基于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生产力相关的一些参数勾画未来情景。在“一切照常”的情景下,测试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