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跳转到第一页n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n (一)平面线线形应应直捷、连续连续 、顺顺适,并与地形 、地物相适应应,与周围环围环 境相协调协调n (二)行驶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视觉 和心理 上的要求对对高速路应应尽量满满足n 高速公路、一级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的公 路,应应注重立体线线形设计设计 ,尽量做到线线形连续连续 、指 标标均衡、视觉视觉 良好、景观协调观协调 、安全舒适。n 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 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第五节节 平面线线形设计设计 跳转到第一页 1长长直线线尽头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线。特别别是在 下坡方向的尽头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线难 免时时,中间应间应 插入中等曲率的过过渡性曲线线,并使纵纵坡不要过过大。(三)保持平面线线形的均衡与连贯连贯 (技术术指标标 的均衡与连续连续 性)跳转到第一页 (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 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 回旋线。(三)保持平面线线形的均衡与连贯连贯 (技术术指标标 的均衡与连续连续 性) 1长长直线线尽头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线。特别别是在 下坡方向的尽头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线难 免时时,中间应间应 插入中等曲率的过过渡性曲线线,并使纵纵坡不要过过大。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跳转到第一页(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车在公路的任何线线形是行驶驶的时间时间 均不宜短于3s ,以使驾驶驾驶 操作不显显的过过分紧张紧张 。(1)平曲线线一般最小长长度为为9s行程;(2)平曲线线极限最小长长度为为6s行程。 (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 :n式中:公路偏角,当2时,按=2计算。 跳转到第一页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n(一)基本型n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跳转到第一页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n计算方法:n由平曲线长度L=R+Lsn按1:1:1设计时,L=3Ls,则3Ls=R+Lsn故 n(一)基本型n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n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 旋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跳转到第一页n(二)S型n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2V21JD1JD2跳转到第一页n(二)S型n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n 适用条件: 跳转到第一页n(二)S型n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 尽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 式:n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n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n 适用条件: n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 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 小于1.5为宜。 跳转到第一页n(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n式中:R1大圆半径(m);n R2小圆半径(m)。跳转到第一页n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三)卵型跳转到第一页n式中:A回旋线参数;n R2小圆半径(m)。n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n (1)卵型上的回旋线参数A不应小于该级公路关 于回旋线最小参数的规定,同时宜在下列界限之内:(三)卵型n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n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n 适用条件:跳转到第一页n(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n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 跳转到第一页n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 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 定。 (四)凸型n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线间 不插入圆圆曲线线而径相衔衔接的组组 合。跳转到第一页n两个回旋线线参数之比宜为为:A2:A1=1:1.5n复台型回旋线线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 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现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线 形设计设计 中。(五)复合型n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线间 在曲率相等处处相互连连接的线 形。跳转到第一页(六)C型n 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也就是R=,相当于两基本型 的同向曲线线中间间直线长线长 度为为0。n 适用场场合:交点间间距受限(交点间间距较较小)。C型 曲线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n 适用条件:同卵形曲线。 n 同向曲线线的两回旋线线在曲率为为零处处径相衔衔接的线 形。跳转到第一页n例: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间距为为407.54m, JD1=K7+231.38,偏角1=122420(左偏),半径 R1=1200m;JD2为为右偏,2=153250,R2=1000m。n要求:按S型曲线计线计 算Ls1、Ls2长长度,并计计算两曲线线 主点里程桩桩号。21JD1JD2T1T2L1L2跳转到第一页n例: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间距为为407.54m, JD1=K7+231.38,偏角1=122420(左偏),半径 R1=1200m;JD2为为右偏,2=153250,R2=1000m。n要求:按S型曲线计线计 算Ls1、Ls2长长度,并计计算两曲线线 主点里程桩桩号。n解:(1)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n令两曲线的切线长相当,则取T1=407.54/2=203.77mn 按各线形要素长度1:1:1计算Ls1:n Ls1=R/2=12.2420/1801200/2=129.91n 取Ls1=130mn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407.54/2=203.77m跳转到第一页n切线长线长 度与缓缓和曲线长线长 度的增减有近似1/2的关系 ,n LS1=130+28.29=146.58,取Ls1=140m。n则则计算得,T1= 200.49mn T2=407.54-T1=407.54-200.49=207.05 n按1:1:1计计算Ls2:n Ls2=R/2=15.3250PI/1801000/2=135.68n计计算切线长线长 T2得,T2=204.45mn 207.05-204.45=2.60n 取Ls2=135.68+22.60=140.88n 计计算得, T2=207.055mn 207.05-207.055=-0.005n 取Ls2=140.88-20.005=140.87n 203.77-195.48=8.29,即T1计计算值值偏短。跳转到第一页nJD1曲线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桩号计计算nR1=1200 Ls1=140 1=12.2420nT1=200.49 L1=399.82 E1=7.75 J1=1.15nJD1= K7+231.38nZH1=K7+030.89nHY1=K7+170.89nQZ1=K7+230.80nYH1=K7+290.71nHZ1=K7+430.71跳转到第一页JD2里程桩号计算:nJD2 = JD1+ 407.54 - J1= 7231.38 + 407.54 -1.15n = K7 + 637.7721JD1JD2T1T2L1L2HZ1ZH2nJD2 = JD1+ 交点间距 - J1n = HZ1 + 曲线间直线长度 + T2LZX跳转到第一页JD2里程桩号计算:n JD2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n T2=207.05 L2=412.22 E2=10.11 J2=1.88n JD2=K7+637.77n ZH2=K7+430.72 n HY2=K7+571.59 n QZ2=K7+636.83n YH2=K7+702.07 n HZ2=K7+842.94nJD2 = K7 + 637.77nR2=1000 Ls1=140.87 2=15.3250跳转到第一页作业:n平原区某公路有两个交点间距为371.82m, JD1=K15+385.63,偏角1=201952(右偏),半 径R1=700m,JD2为右偏,2=170532, R2=850m,试按S型曲线计算LS1、LS2长度,并计 算两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跳转到第一页附:非对称缓和曲线计算方法 n 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 个要素构成的。n 规范规定,基本型也可使用非对称的缓和曲线,以适 应周围地形地物。 n(一)计算原理n 缓和曲线采用的线型一般为回旋线,其性质满足rl=C(常 量)。公路设计中定义该常量C为回旋线参数A,且A2=RLs 。这样当圆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度Ls确定时,参数A就 是定值,圆曲线的内移值p,也就是定值。 跳转到第一页非对称缓和曲线计算原理22Ls1Ls1Ls2Ls2RO跳转到第一页(二)采用的测设方法 n平移圆心 法:平移圆心使圆曲线到两条切线的距离 分别等于两个内移值,这样设计的平曲线位置相对 于切线是不对称的。n调整缓和曲线参数法:保持圆心位置不变而通过调 整缓和曲线参数A值来实现非对称缓和曲线设计。 跳转到第一页(二)采用的测设方法 n1.平移圆心 法T1T2ORp1p2R11 2q1q1Ls1Ls2ABDECO跳转到第一页2. 调整缓和曲线参数法 n按缓和曲线平均插入圆曲线原则设计:22 -2-22Ls1Ls1Ls2Ls2RO跳转到第一页n(1)计算原理n设第一缓和曲线长度为Ls1,第二缓和曲线长度为Ls2, 且Ls1 Ls2,则n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跳转到第一页n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n因为Ls1Ls2,所以A1A2, p1p2, n方法令p2 = p1,由p2反推缓和曲线参数A2,再进行缓和曲线 计算。n 因 为所以跳转到第一页(2)几何要素计算:上、下半支曲线分别按Ls1和Ls2单独计算。 n切线长:上半支 n 下半支 n 曲线总长n 曲线长:上半支 n 下半支n外 距:n校正值: J=T1+T2-L 跳转到第一页习题:n已知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123842,半径R=800m,Ls1=120,Ls2=150,JD=K5+136.53。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