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歌单元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1. 诗经从内容上可以分为风、雅、颂,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赋、比、兴,合称“六义” 。2.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3.蒹葭中“伊人”的形象具有朦胧性和不确定性。4. 张若虚和 贺知章、包融、张旭 并称“吴中四士” 。5.春江花月夜达到了一种诗情 、画意、哲理 交融的境界。6.与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相比,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风格飘逸自然。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句读近似散文,给人一起流走的感觉,实开韩愈“以文为诗”的先河。8.诗歌北方的作者是艾青,该诗最早收入 1939 年出版的诗集北方 。9.诗歌北方创造了北国大地的鲜明意象。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这个答案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1 蒹葭一诗,在章法上的特点是( A ) 。A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组篇 B 以 “伊人”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篇C 以 “伊人” 追寻意中人的过程为序组篇 D 以场面的变换为序组篇2 蒹葭选自诗经的( B )。A 魏风 B 秦风 C 郑风 D 齐风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最大特点是 ( B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寓情于理 D.寓情于事4以春江花月夜 “ 孤篇横绝唐代”的初唐诗人是( A )。 A. 张若虚 B. 陈子昂 C. 张九龄 D. 王勃 5.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 B ) 。2A. 怀古诗 B.送别诗 C.咏史诗 D.爱情诗6.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6北方的情感基调是( C )。A热烈、高昂 B欢快、奔放 C忧郁、悲哀、沉重 D悲观、失望7“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北方)中的“诗人”指的是哪一位诗人( C )。A.艾青 B. 穆旦 C.端木蕻良 D. 裴多菲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 )溯洄:逆流而上。2道阻且右。 (蒹葭 )右:迂回,弯曲。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4.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花月夜)扁舟子:漂泊江湖的游子。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壮思:豪壮的情思。四、古诗今译1 蒹 葭 ( 节 选 )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3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今译参考: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像在水中央。2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节选)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今译参考: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译参考: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五、简析题1.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参考答案: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伊人” 。 “伊人”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2.“月光”是否是春江花月夜全诗的灵魂?为什么?参考答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月光的确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贯穿统领全篇的灵魂。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为线索,写了“月生-4月照-月高悬 -月斜-月落”的全过程。从内容上看,A. 月光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作者以月光统摄群像,描绘了潮水、波光、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青枫、闺阁、镜台、海雾等一系列景象,如铺展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意趣盎然。B.月光是引发作者探索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因由的哲理思考的凭借。C.月光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3.为何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生动体现了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参考答案: 清雄奔放的艺术风格; 壮大奔放而又高扬清亮的感情基调; 爆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纵横驰骋、瞬息万变的想像方式:“发想无端,如天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大胆神奇的夸张手法 ; 自由新颖的诗歌形式。4 北方一诗的主旋律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加以表现的?参考答案:在北方一诗中,主旋律是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组合而成。其一是“北方是悲哀的”,在诗中出现了三次;其二是“我爱着悲哀的国土”,出现了四次,包括一次是它的“变形”,即“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着悲哀的北国啊”。这两个重复吟唱的旋律之间的关系式显而易见的。因为“北方是悲哀的”,所以“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其间的逻辑是因果关系、推理关系,而它们隐匿的大前提是“我爱国土”和“北方是国土”。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情感的逻辑”,即因为北方国土是悲哀而产生加倍的爱,悲哀是爱的助燃剂和加速器。六、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有关问题。1.蒹葭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伊人”的形象,试析 “伊人”的各种隐喻内涵。参考答案:在蒹葭中, “伊人”是被追寻的对象。它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 “伊人”指意中人;5毛诗序云:“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 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 ,隐喻周王朝礼制。由于诗中的“伊人”并无定指,并且它令人苦苦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性,可知“伊人”隐喻了社会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 “伊人”还可以是成功、理想、前途,甚至福地、圣境、仙界等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努力追求的东西。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意象是融合了人类情感的物象。以上几句诗使用了哪些意象?作者在整合这些意象的同时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参考答案: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空明澄澈,美妙绝伦的意境。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参考答案:两次。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感到心情舒畅:“走吧,我们一起去高楼酣饮,喝个痛快淋漓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由极端苦闷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诗人的精神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中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那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诗人从幻想的高空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长流不息的宛溪水,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6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有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4. 北方一诗中,表明艾青情感指向的诗句是什么?它给全诗定下了一种什么基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北方是悲哀的” 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指向,给全诗定下忧郁、悲哀、沉重的调子。诗人通过一系列形象表现北方的悲哀,以此展现在战争年代北方人民所蒙受的灾难和不幸,正是在这古老而又苦难的国土上,祖先们与自然界、与入侵的异族相搏斗,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传下的“言语”与“姿态”也“永远不会灭亡” ,诗人于此汲取了顽强的精神力量,坚定了必胜的信念,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情感。七、创新与拓展1.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扩写成一片 800 字以上的抒情散文2.列举古今描写爱情的诗词(10 首以上) ,并对之进行赏析。3.列举古今写“月”的诗词(10 首以上) ,并对之进行赏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