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联想收购IBM 案例分析目录 案例概述 并购背景及动因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代价 并购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联想该项并购的意义和启示案例概述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 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 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 )业务。2005年5月1日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 IBM对外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 务的收购。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 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 ,而 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联想集团简介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1.2亿港 元的营业额。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 ,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从 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 跨国经营。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新技 术情况与信息。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 厂商处境艰难。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 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 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 总经理。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2000年联想集团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由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作 为母公司。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三、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 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全球PC业务,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 战略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IBM公司简介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 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 ,被称为“蓝色巨人”。该公司创立时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然后转 为文字处理机,最后才转到计算机和有关服务。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 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 其他总共五大部分。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和 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 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 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 力的竞争者。并购背景以及动因 联想一、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国外厂商的进入后,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虽然增加,但是随着竞 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售价逐渐降低,并且幅度很大,利润空 间大幅降低。二、国际化发展的抱负,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的品牌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 ,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很难。 三、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 ,缺乏销售渠道。而IBM拥有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 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IBM一、IBM面临危机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支缩减, IBM增长率下降。 二、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2004年间成上升趋势 ,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且利润贡献 率达33%,但PC业务2001-2004年上半年期间累计亏损9.65亿 美元。 三、IBM战略要求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IBM要 全力争夺的是IT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 值的领域。推动联想收购的原因1.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使其经营成本最小化。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在收购IBMPC部门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度增加,这会有利于从营销、管理、 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使原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 化组合。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这种规模效应形成之前, 未来两年内联想的利润势必会出现一定幅度亏损。 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时,必须考虑当时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与该企 业股票市场价格总额的大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并购可能性大。对于联想 而言,完全凭借自身力量要打造IBM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 可预计。 3.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并购的动因源于对市场的控制,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及市场占有率,增加长 期获利机会。虽然联想此举还无法实现其垄断地位,但就目前联想的国际化 战略而言,完全可以借此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形成市场势力,缓 解国内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为长期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管理层驱动力。为了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并购。因为并购是扩 大企业规模最迅速有效的手段,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则有助于促进经营者 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从现在各方对联想此次收购的态度来看,最担心风险的 往往是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的态度却是最乐观的。收购的代价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新联想。收购的代价包括 6.5亿美元的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以及要承担IBM PC的5亿美元债务 。6亿美元股票包括以发行价每股2.675港元向其发行最多821234569股(占比 8.9%)新股份和921636459股(占比10%)新无投票权股份总共18.9%。 采用现 金、股票混合支付方式,并购双方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精心做出了安排,既综 合享有了两种支付方式各自的优点,又有利于合作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共享利 益。部分以股票支付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联想不愿动用太多的现金,以免降 低资产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联想必须保障并购后新集团的正常运转;另一 方面IBM也有意持有联想股票,一是分享其可能的利润,二是仍将维持其在PC 业务的影响力,这对它的整体销售策略有着很大影响。收购前联想集团的股权 结构为联想控股持有57%,公众流通股占43%;收购后,IBM则一跃成为联 想集团第二大股东,持有联想约19%的股票,联想控股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 地位,持有约46%的股份,公众流通股约为35%。联想和IBM的股份分置状况并购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收购IBM给联想的发展创造了优势。对于联想而言,并购IBM Pc资产意味着公司在国际扩张的 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凭借其当前2.2%的市场份额元以及IBM5.5%的份额,联想将一举成为 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中国企业从该交易中看到的绝不仅仅是“蓝色巨人”带给联想的个人电脑业 务,而是联想已成为首家收购全球知名品牌的中国国有控股公司,而且与此前中国公司的多数跨 国交易不同,联想收购IBM的业务,不是因为政府的命令或收购自然资源的宏观经济需求。对中 国企业来说,这首先在心理上是一次信心跳跃,毕竟联想和IBM之间的这笔交易可能会是中国并 购市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联想与IBM的博弈不是简单“收购”式的买卖行为,而是各自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两个企业之 间的战略合作,这种强强合作的形式,可以互相促进,各取所需,这种合作利用双方的品牌优势 和多样化的产品。当然联想收购IBM后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故此次并购的意义也可概括如下:联想集团和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将在客户群、产品以及地域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在采购、营 销成本、市场开拓、产品发布、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整合方面都发挥协同、整合效应。联想收购IBM的PC部分,为联想在这方面提供更高的技术,促进PC机的发展。联想通过收购可以站到舆论制高点,占有外国市场的渠道,提高联想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 为其在美国和欧洲开展业务需要提供后勤保障和供应链。在IBM看来,PC业务部分,在IBM总的收益中比例越来越低,所以把他以高价卖给联想也是不 错的机会。联想在收购IBM后,前景如何,还要看联想高层如何推出THINKPAD。联想收购IBM的协同效应 品牌:Think品牌、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 技术:IBM PC业务研发体系、研发中心 管理:管理层、管理经验 产品:多元化的产品定位,细分市场 战略:多方面长期支持、销售服务 运营:采购和营销成本优化收购后的整合1.整合初期,力求稳定,制造供应链整合2.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3.市场与销售的整合4.开始对人事进行调整5.拓展海外市场,复制中国模式6.进行文化方面的整合7.品牌调整,由复杂到简单联想目前的财务状况2010年8月10日,联想集团在香港公布了截至2010年6月30日第一财季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该财季联想总销售额为51.47亿美元,净利润5500万美元。季内,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达双位数, 季度费用率创历史最佳水平。借此, 联想连续第三个季度成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并连续五个季 度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市场。联想集团公布2010/1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整体概况如下:联想全球市场份额首达 双位数(10.2%);季度销售额为51亿美元;除税前溢利为7,500万美元;股东应占 溢利为5,500万美元;每股基本盈利为 0.57美分或4.43港仙;于2010年6月30日, 净现金储备为22亿美元。在第一季度,联想的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上升48.1%,而同期整体市场销量 增幅约为20.9%。集团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49.6%至51亿美元,毛利年比年增 长38.6%至5.23亿美元,毛利率为10.2%。第一季度的经营溢利为8,200万美元(不包括重组费用1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经 营溢利的五倍。联想第一季度的除税前溢利为7,500万美元。股东应占溢利为 5,5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提升7,100万美元。季内,每股基本盈利为0.57美分或 4.43港仙。在2010年6月30日,集团的净现金储备为22亿美元。2010年11月10日,联想公布了截止到 2010年9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据财报显 示,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10.4%,集团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41%至58亿美元 ,毛利年比年增长 37%至5.93亿美元。在第二季度,联想的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年比 年上升33%,而同期整体市场销量增幅约为9.7%。集团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41% 至 58亿美元,毛利年比年增长37%至5.93亿美元,毛利率为10.3%。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国区仍是利润主要来源,联想第二季的综合销售额(包括联想 移动的销售额)年比年增长32%,达26亿美元,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46%。同时, 联想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市场份额年比年增长2.3个百分点达28.8%。 个人电脑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21%, 是整体市场12%增速的两倍。具体而言,在新兴市场,联想第二季度综合销售额首达11亿美元新高,占集团全 球总销售额 18%。联想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飙升65%,区内整体市场销量增幅为 17%。联想在区内所有主要市场的占有率持续增长,市场份额年比年增长1.8个百 分点;而在成熟市场,联想第二季度综合销售额达21亿美元,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 36%。联想在季内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增长40%,明显高于整体市场销量增速 3.4%。值得关注的是,联想在区内的市场份额年比年上升1.5个百分点,并成功扭 亏为盈。从产品细分看,二季度笔记本电脑仍是联想销售最大来源,占总销售额的60%。 今年10月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