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弟子规与公司治理培训弟子规与公司治理培训讲师:谭小琥弟子规简介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 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 、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 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 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 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 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 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 ,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 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 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 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 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 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 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 作者简介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 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 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 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 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 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 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 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 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 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 字文有同等影响。 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 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 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 分 层 理 解分 层 理 解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 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 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 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分 层 理 解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 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 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 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 ,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 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 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 父母忧虑。 分 层 理 解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 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 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 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分 层 理 解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 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 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 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 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 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 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 ,铸成大错。 分 层 理 解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 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感 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 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 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 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分 层 理 解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 ,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 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 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 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分 层 理 解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 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 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 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分 层 理 解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 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 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 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分 层 理 解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 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 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 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 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 族的兄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分 层 理 解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 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早晨起床后, 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分 层 理 解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 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 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 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日常饮食 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 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 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走路时步伐 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 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 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 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分 层 理 解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 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 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 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 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 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 ,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 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 :“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分 层 理 解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 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 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分 层 理 解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 能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