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锦涛:党和人民永远铭记 二炮官兵的功绩 向二炮部队全体官兵 学习!致敬! 二炮部队 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2007-7-19概 述(一)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及名称 (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四)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措施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及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 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5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 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 病、血吸虫病、疟疾。(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 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管理。) 霍乱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流行。因此,去东 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中南美洲国家留学、 工作、旅游,特别是去有霍乱疫情地区均可增加 感染霍乱的危险。霍乱弧菌可借航空、海运等交 通往来,通过病人、带菌者和染菌食物等造成跨 国远程传播。 我国的霍乱一般以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 海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其次北方部分沿海地区也 多发。这主要与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居民 有饮河水、沟水、塘水和生食、半生食水产品的 习惯有关。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及名称 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 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 4、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 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及名称 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 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 4、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 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1、传染过程:病原体侵入病原体与机 体相互作用 与斗争结局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显性感染死亡宿主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3、潜伏期:病原侵入排出病原体出现症状时间过程潜伏期停止排出病原体(痊 愈、死亡等)传染期 4、传染期: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5、病原携带者: 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此类疾 病较少,如霍乱、痢疾等。(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 。如痢疾、伤寒、乙肝等。超过三个月称慢性病原携带者, 少数人甚至可终身携带。(3)健康病原携带者:整个感染过程均无明显症状与体征而 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脊灰炎等。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6、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发病时 间和地点的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 (2)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单位,在同一潜伏期内突然出 现多个相同的病人。 (3)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如310倍)。有时可跨省、国、洲,当发病率超过一定历 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世界大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1)重大传染病疫情: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1918 1919 流感大流行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所谓“不明原因疾病 ”有二种概念: 已经发生过、但在 现场处理中暂未弄 清楚的疾病 新出现而我们不认 识的疾病传染病防治的现实 世界上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仅天花一种 某些传染病只是病人数大为减少,但远未达到消灭的标准如鼠疫、脊髓灰质炎等 传统传染病还在威胁人类 新的传染病则不断地涌现新发现感染性疾病的定义 自1973年起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共有34种 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1973年以来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感染 病年 代病 原 微 生 物 疾 病1972 萼状病毒腹泻(暴发发)1972 弯曲菌腹泻(暴发)1973 轮状病毒婴儿腹泻主要原因1975 星状病毒腹泻(暴发)1975 细小病毒B19慢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危象1976 微小隐孢子虫急性肠炎1977 埃波拉病毒埃波拉出血热1977 嗜肺军团菌军团病1977 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年 代 病 原 微 生 物 疾 病1980 人类类嗜T淋巴细细胞病毒I成人T 细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982 人类类嗜T淋巴细细胞病毒毛状T细细胞白血病1982 伯氏包柔螺旋体 莱姆病1983 人类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AIDS)1983 大肠肠杆菌 O157:H7出血性肠肠炎:溶血尿毒综综合征1983 幽门门螺杆菌胃炎,胃出血,胃癌1988 人类类疱疹病毒6 幼儿急疹(婴婴儿玫瑰疹)1988 埃利希体 人类类埃利希体病1989 丙型肝炎病毒肠肠道外传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73年以来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感染病年 代病 原 微 生 物 疾 病1990人类类疱疹病毒7幼儿急疹1990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1992 霍乱弧菌(O139:H7新类类型霍乱1992巴尔通体猫抓病、细细菌性血管瘤1993Sin nombre病毒汉汉坦病毒肺综综合征(四角病)1993庚型肝炎病毒 非A-C肝炎1994人类类疱疹病毒8 或 卡波肉瘤 相关疱疹病毒卡波肉瘤、体腔淋巴瘤1973年以来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感染病年 代病 原 微 生 物 疾 病1995Nendravirus脑脑膜炎、脑脑炎1996阮粒(朊朊毒体)新型变变异克鲁兹鲁兹 非德得雅柯病1997A型流感病毒(H5N1)流感1997输输血传传播病毒(TTV) ?1997肠肠道病毒7l(EV71)流行脑脑炎1998尼帕病毒脑脑膜炎、脑脑炎1999A型流感病毒(H9N2)流感1999西尼罗罗河样样病毒脑脑炎2003SARS病毒SARS1973年以来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感染病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措施 1、对病人: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其中,隔离病人是重要措施,一般在临床症状消失后23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3天)均阴性时,即可解除隔离。 2、对接触者: (1)医学观察:定期访视、问诊和测体温。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和活动,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 (2)留验:隔离观察。限制接触者正常活动、隔离于专门场所,适用于甲类传染病。 接触者管理时间:从最后接触日至该病最长潜伏期。传染病疫情报告(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法规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职责 (三)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四)报告范围 (五)报告程序与方式 (六)报告技术要求 (七)报告时限 (八)报告数据管理 (九)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十)考核与评估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检疫人员、 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报告时限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原因不明暴发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时,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时限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政府列入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临床医生医疗机构指定专业机构 同时网络直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同时网络直报省级国家卫生部国务院市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人体消化道的 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 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 ,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 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 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 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 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容易病从口入胃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很多,主要 有:气温较高,适合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 一些媒介生物如苍蝇等大量孳生,可将病原微 生物携带到食品上,引起疾病传播;天气炎热 ,人们出汗较多,为补充水分,需大量饮水, 饮水过多会冲淡胃液,使得人体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降低,肠道致病菌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繁 殖;夏季人们爱生吃瓜果,如不洗净而污染病 菌,人吃了也容易得病。 种类 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 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 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 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 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 害性大、极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腹泻病人和亚临床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病 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和(或)受 感染的动物(包括家畜、 家禽及一些野生动 物)2.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 媒介进行传播。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 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 、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 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 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 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 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 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和扩散。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 病原体的作用。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 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