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了 解! 水由水分子组成铜由铜原子直 接构成食盐由离子构成阅读教材后,同桌间交流与讨论,并完成下列 问题:1、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过程是怎样的?2、科学家们是通过怎样的实验得到各自的原子 结构模型?3、结合以上材料,我们能得到哪些启迪?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_提出原子学说,认为_ (3)19世纪末,科学家_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于1904年提出了_ 的原子结构模型。 (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_的原子结构模型。 (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_提出了原子轨道模型。 (6)1926年,科学家又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现在人们可以近似认为,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是_排布的。道尔顿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汤姆生 葡萄干面包式 带核玻尔分层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给我们的启示:1、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先辈们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人类不尽的财 富。2、揭示物质的奥秘,科学实验是重要的手段。3、假设、建立模型的思想是重要方法4、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们继承、突破推动科 学的不断发展。二、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该电子层 上的电子核电荷数电子层原子核+2He+18Ar+10Ne+1H+8O+12Mg电电子层层序数(n )1234567符号能量大小距核远远近K L M N O P Q 小 大近 远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 的区域内运动 ,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 层,分别用n=1、2、3、4、5、6、7表示,分别称为 K、L、M、N、O、P、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 远,能量也就越高。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MLNKC碳6N氮7 O氧8 F氟9 Ne氖10B硼5Be铍4Li锂3He氦2H氢1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12 212 2 2 2 2 2 22 3 4 5 67 8MLNKS硫16 Cl氯17 Ar氩18 K钾19 Ca钙20P磷15Si硅14Al铝13Mg镁12Na钠11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2 2 2 2 2 22 2 2 28888888888888765432121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然后由 往外,依次排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能量最低 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排满L层后再排M层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 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 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1)稳定结构: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 得到电子(2)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有达到稳定 结构的趋势,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容易得到电子转 化为最外电子层上为8(有些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 构。思考:He、Ne、Ar、Kr、Xe等稀有气体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多少个?+12282失去2个 电子+1228MgMg2+826+828得到2个 电子OO2-解 决!氧化镁的形成+12Mg+8O+12+8Mg2+O2-结论:原子都有趋于8电子(有些2电子 )稳定结构的倾向,因此活泼元素原子 在反应中会发生电子得失。元素化合价 原子最外层层 电电子数目失去(或得到)电电 子数目Na Mg 2O 6 Cl -1+1111+222-27结论:最外层电子数4时,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失去的电子数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时,容易得到电子(化合价 - 得到电子的数目 =最外层电子数8)关系: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 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练习】下列结构示意图中( )是表示原子,( )是 表示阳离子,( )是表示阴离子。E、 、D+17288B82+9C82+112+64A52+7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 着许多电子,中和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 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周围 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丹麦物理学家玻尔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他认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0世纪初,科学家揭示了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的 规律,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