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教程1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想法经济学本章重点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第三节 凯里的经济学说第四节 巴师夏的经济学说阅读书目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2本章评述继萨伊、马尔萨斯之后的经济学 家,他们抛弃了古典经济学,另寻说辞适应新 形势。西尼尔以“节制”说明利润的来源,证明 资本主义不存在无偿占有。约翰穆勒认为生产 规律是永恒的,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应改变分 配以满足无产阶级的诉求。凯里主张保护关税 以抵制英国。凯里与巴师夏惧怕空想社会主义 的传播,编造了阶级利益和谐论麻痹大众。本章重点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想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教程3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一、西尼尔生平与著作 1.生平:纳骚威廉西尼尔(17901864)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曾就读于伊顿学院、马格达连学院和牛津 大学等院校。1819年,在伦敦担任律师。1825年, 担任牛津大学教授。还担任过政治经济学考试委员会 、调查集会结社、罢工运动委员会、 济 贫法修改委员会委员,高等法院院 长 等职。 2.著作: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 经济学绪论、论工厂法对棉纺织 业的影响的书信等。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 的缺陷,就是出于人们按照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 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 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 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 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在西尼尔看来,上述四个基本命题中,第一个命 题是意识的问题。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 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解。 西尼尔对政治经济学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和论述 只不过是旧的功利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萨 伊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其中关于生产 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适销对路,降低成本增加收 益;增加财富生产,集中劳动和其他生产手段的 力量,促进生产的发展等观点,还是值得参考的 。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三、价值理论 西尼尔反对古典派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任何一 种事物要使它成为财富,也就是使之具有价值, 应该包括三种特质:效用、供给有定限和可转移 性。效用是用来表示作为防止痛苦,或者是间接产生愉快的一种手段的特征,是价值的一个必要成分。可转移性是任何事物能够成为财富,使它具有价值所必备的第二个因素。它表明产生愉快和避免痛苦的能力,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地被转移。供给有定限是价值的第三个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指的是限制某种商品供给阻力的比较强度。它对价值的影响,主要是根源于人们的天性是喜好经常变换,以及喜好体面两个要素。经济学说史教程7西尼尔认为,确定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和另一种商 品相交换,应取决于两个因素:1.决定这种商品的 需求与供给;2.决定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供 给则是受劳动、自然要素和节制这三种生产手段 制约的。经济学说史教程8经济学说史教程9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认为,如果生产中得到了自然要素的协助,它 的商品价值必然高于没有自然要素协助、用同样劳动 和节制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叫做独占商 品。独占的形式分成以下四类: 1.独占者没有生产方面的独占权,只是作为一个生产者有 某些独占设备,增加产量。 2.独占者是惟一的生产者,他的商品不怕竞争,而且商品 总量也没有办法增加。 3.独占者是惟一生产者,通过增益劳动和增益节制的运用 ,使生产可以无定限地增加。 4.借助于数量有限和效能高低不同的自然要素所提供的相 对助力,会随着投下的劳动和节制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学说史教程10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在分析生产成本时指出,在自由竞争下, 生产成本是价格的调节者。 西尼尔的价值论,实际上和萨伊的一样,都是生 产成本论。他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效 用作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解释,它是19世纪70年代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来源之一。西尼尔在对价值作进一步的说明时,则又用价格 代替了价值,而转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决定 价值上去。 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四、利益协调的分配论 西尼尔对资本及利润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新解释。他接受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但认为应当把其中的“资本”改称为“节欲”。西尼尔说,资本是协助继续生产的那部分财富,是节欲的结果,而“节欲是一个人的行为;他或者节省他所控制的财富的不生产,使用或者有意识地选择将来的产品而放弃目前的享用”。他认为,劳动是工人放弃安乐和休息,是一种牺牲,而资本则是资本家放弃目前享用,也是一种牺牲。为了强调资本家的牺牲,他主张用“节欲”一词来代替资本。经济学说史教程12在产品分配问题上,西尼尔把交换分为两类,一 类普遍适用于一切的交换,也即是研究支配交换 的总规律;一类适用于各不同生产手段所有者之 间进行的交换。他认为,社会上可以划分为三个 阶级,即劳动者、资本家和自然要素的所有者。 工资和利润都是人类创造的,工资是劳动者牺牲 安逸的报酬,利润是资本家牺牲眼前享乐的报酬 。地租是自然要素所有者所取得报酬。 经济学说史教程13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认为,工资与利润和地租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两者都是出于一种牺牲的结果,所以都有一 个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西尼尔用主观唯心主义说明劳动和资本,证明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各自的收入也是正当的合理 的。 五、“最后一小时时”理论论:西尼尔“最后一小时”论是针对当时的10小时工作日运动提出来的,西尼尔企图证明,工厂主的利润是当时工厂法所规定的11.5小时(即周一至周五为每日12小时,周六为9小时)的劳动日的最后一个小时创造出来的。所以,如果把劳动日缩短为10小时,工厂主的利润就会消失,工厂就要倒闭,工人就会失业。经济学说史教程15西尼尔论证说,依现行工厂法,凡雇佣未满18岁的人的工厂,劳动日不得超过每日11.5小时。前面的10小时生产的价值只够补偿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余下1.5小时所生产的价值,构成了资本家的“总利润”,其中最后1小时所产生的价值才构成“纯利润”。因此,如果劳动日缩减1小时,纯利润就要消灭;缩减1.5小时,总利润也会消灭。经济学说史教程16西尼尔“最后一小时” 论是他的“节欲”学说的补充,“节欲”学说只论证利润是对于资本家的合理报酬,而“最后一小时”论则论证劳动日必须足够长,利润才有保证。但西尼尔也许没想到,他的这两个学说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根据“节欲”论,利润是对“节欲”的报酬,与工人的劳动无关,这显然同“最后一小时”论不能相符。经济学说史教程17经济学说史教程18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五、西尼尔的经济政策主张西尼尔作为济贫法修改委员会的委员,亲身参与 了济贫法的改革、工厂法的制定和手工织布业工 人的调查等活动。他提出的“最后一小时”理论,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 级制定反对工会主义,反对工人争取10小时劳动 斗争的政策依据。他纯利润来自最后1小时。如果 劳动时间减少1小时,纯利润就会消失;如果劳动 时间缩减1.5小时,总利润也就消失了。 经济学说史教程19第一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对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作了详尽的分析和 深刻的批判。事实上,西尼尔并不懂生产商品的 劳动具有二重性,工人用具体劳动把不变资本的 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同时,又用抽象劳动创 造了新的价值。工人每个小时的劳动中都包括旧 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西尼尔虽然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但是在一些具体 经济政策上,则是根据经验灵活处理的。例如, 他为了解决爱尔兰的贫困落后状况,主张政府采 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 经济学说史教程20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1.生平: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经济 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世家,是 詹姆斯穆勒的长子。13岁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 先读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后又学习了斯密的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20年, 约翰穆勒到法国访问结识了萨伊和圣 西门。18231858年在东印度公司任 职 ,1865186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经济学说史教程21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2.著作: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 题,这本著作基本上包括了他对经济科学作 出的新见解。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总结了19世纪初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形成了一个新的折衷主义的理论体系,受 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者的欢迎。 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3.经济经济 思想:青年时代,受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自由主义和边沁 的功利主义的影响,成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信徒。但 英国宪章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之 后,约翰穆勒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对功利主义产生 了怀疑,逐渐成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 和英法其他经济学家不同,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 的弊端,对雇佣劳动者的处境深表同情。他设法寻 找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和改善这种社会制度的方法。 但由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限制,他不可能和传统的 经济理论决裂。他的经济理论体系是毫无生气的混 合主义、折衷主义。 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二、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他反对斯密和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都具有普遍性 和永恒性的观点,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 不同的性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不懂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属于一定的生产关 系的,它们的性质是一致的。他把生产规律和分 配规律割裂开来,幻想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 资本主义的矛盾,为他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纲领 提供理论依据。经济学说史教程24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三、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 1.价值学说: 约翰穆勒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 他商品的一般力量,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 联系的价值。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围绕着 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的。他认为,生产费用 是由劳动和资本构成的。劳动是其主要的因素, 它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转移的过去的劳动。另一个因素是资本,它是资 本家节制的结果。 经济学说史教程25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他把商品划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 加的商品。2.不增加生产费用,而供给数量又可以无 限增加的商品。3.供给数量能够无限制地增加,但是 每个单位生产费用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的商品。约翰穆勒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他认为,有效需 求就是有意购买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所能购买的 数量,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和供给的比率。需求的 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价值的大小变动。 约翰穆勒的价值学说,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论和 生产费用论的混合物,彻底地背离了古典学派的劳动 价值论。经济学说史教程26第二节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2.国际价值理论:约翰穆勒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国的商品同另一国的 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 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 口总额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