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远程教育音乐学科简报目 录1、音乐学科工作总结2、音乐学科优秀作业学员及优秀学员名单3、音乐学科优秀作业展示(个例)安徽省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工作总结安徽省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辅导工作 已经结束,回顾整个工作过程,现总结如下:一、工作重心的转换。20082009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的工作是在“备好 课”的主旨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作业及离线考试两大环节上,而20092010 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辅导工作则有了把工作重点放在论坛 及终结性考核两个环节的重大转变,较去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年的远程 继续教育注重了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实用性,这种转变正是符合新课改的理 念的,这种转换让参加远程继续教育的教师们通过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的 工作实际,把自己日常工作中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相互交流,正所谓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让我们的辅导教师和学员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对辅导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 二、20092010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音乐学科辅导工作。7月2日至3日,安徽省 2009 2010 学年度高中教师远程继续首席 辅导教师备课会在合肥召开。会上,省远程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黄敏就今年 网上辅导工作做了具体布置和安排,我们音乐学科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由 我和朱进华老师分工合作。音乐学科是个小学科,今年参训的人员人数最 少,因此在一些相关信息的发布方面有我负责,终结性考核的安排上由朱 老师负责,终结性考核方面的内容以及论坛帖子的回复方面由我们共同完 成。 1、关于论坛首先,我们在论坛上发布了安徽省2009201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 远程继续教育考核方案、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课程辅导论坛帖子管理 办法、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办法、以及问题征集等信 息,让学员们对本次远程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其次,我们对论 坛中的大量帖子进行了相关回复,并进行了科学的引导。在总结了较多的 帖子相关内容后,我还把自己写的一篇论文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的几 点体会发布在了论坛里,针对这一现象和学员们共同交流。本次音乐学科论坛中共有308主题帖子、帖子总量达到1262个,其 中跟帖最多的主题达到87 帖,浏览量达到658 次。2、关于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是学员们最关心的,因为这是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的。音乐 学课的终结性考核内容是朱进华老师制定的,在批阅学员的作业时,我们 在打分的环节上也有具体要求。音乐学科的作业是“请观看下面教学案例 ,并结合上课内容进行评课。评课内容在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208107o1p11.html”音画融溶, 重 点探讨这堂课自身的优缺点,比如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不要泛泛空谈, 发表不合教学实际的空头理论。可是一些学员却很马虎,把评课的内容搞 错,评了 其它的课,甚至有的学员评析得很认真、也很好,但由于跑题了,只能得 到及格分。还有的学员只从好的方面评析,忽略了不足,在评语中我们都 给与了说明,我想这也使我们教师在听评课方面应该关注的,评课本身就 是一种学习,它包括优缺点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许多学员的得分不 高。3、关于优秀作业 此次远程继续教育各地市学员数量不一,而且作业质量存在差距,因此出 现了有的地市学员作业有多篇优秀,有的一篇优秀作业也没有。不过评选 的优秀作业一定要涉及到对这节课的设计的优点和缺点的评价,能提出有 一定价值的个人观点的更佳。例如此次作业的批阅中,马鞍山的马超老师 就在作业中提到“少些皮、多些肉”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一些公开课过于 花哨,像演戏一样,听课的老师们觉得新鲜,可学生却并没有学到多少东 西,我觉得一语中的,现实中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4、关于优秀学员首先感谢中心提供各地市学员的统计信息,让我们的优秀学员的评选 得以顺利进行。按照中心制定的优秀学员评选办法,结合统计息,报名人数统计为391人,评优比例为1.5%,我们评选出了以下优秀学员 :滁州:耿德胜,淮北:袁媛,阜阳:李强、孟玲,蚌埠:周洁,宿州: 段小芹。三、工作中的不足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为了向祖国60华诞献礼,各地各单位在暑假期 间都在积极地准备一些红歌比赛或者文艺演出,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暑 假期间也是疲于演出的组织与节目的排练,因此在辅导工作放后面相对于 去年而言,做的没有那么细致入微,在精力的投入方面也没有那么充沛, 在此向中心检讨。四、一点体会今年的远程教育把论坛放在重点位置这一做法很好,使那些真正搞 教学工作的老师们在这里真正得以交流与促进,就发帖和跟帖的数量及质 量方面而言,较去年有所提高,涉及的内容比较深入实际,涉及面也非常 广泛,可谓是百家齐鸣、百家争鸣,建议中心在以后的培训中加大发帖、 跟帖的数量及质量要求。学习习中心姓名作业业成绩绩发发帖数回帖数蚌埠周洁洁9337 马马鞍山陈陈馨9318 亳州高晔晔9002 芜芜湖吴慧娟9220 芜芜湖许许嘉9312 芜芜湖吴玮玮9014宿州段小芹9082宿州张张春苗9204宿州陈陈良宵9013宿州杨杨波9302宿州孙纳孙纳 新9133宿州钱钱瑞敏90110宿州汪青9001宿州徐启建9010优秀作业学员名单学习习中心姓名作业业成绩绩发发帖数回帖数滁州耿德胜胜9354滁州刘明辉辉9103滁州朱亚亚萍9012池州李笑冬9012淮北袁媛92414阜阳李强91614阜阳孟玲9438阜阳李惠兰兰9005黄山 石宣斌9104安庆庆 张张明霞9017安庆庆 徐华东华东9012安庆庆 吴玉玲9012合肥汪璇9012优秀作业学员名单音乐学科优秀学员名单滁州:耿德胜, 淮北:袁 媛,阜阳:李强 、蚌埠:周 洁, 宿州:段小芹 阜阳:孟玲 。音画融溶 绘声绘色课堂评析 蚌埠周洁93首先要肯定的是,这节课的确是一节生动的音乐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 生动,能够带动学生情绪和课堂氛围。对作品的理解也很透彻,并且钢琴演奏也挺优 美,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至少以示范课而言,这节课很美,但给 人的感觉华而不实。本节课教师选材很大胆,一般音乐课公开课或比赛课教师多会选择较为容易上 的传统课,如民歌或是莫扎特、贝多芬这类的。叶老师大胆选择了在音乐领域中份额 较小但分量很重的印象主义乐派音乐。我十分赞同并感谢她的做法,因为公开课和比 赛课教师可以选内容,但平时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全面,不可以说印象派不好上那就不 上了。叶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评议印象音乐教学的平台与基础,也给我们提供很多 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导入部分中,叶老师很直接的将美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并且整节课贯穿其 中,充分体现了学科综合教学的理念。在印象主义中,先有绘画再有音乐,所以要了 解印象主义自然要理解印象派绘画。但是,叶老师知识简单的将音乐与绘画的某些要 素做链接,感觉很牵强:如春节序曲中的颜色感受用的非常好,但他只是简单一 带而过。如果假如一段例如春之声的绿色、蓝色多瑙河中的蓝色进行对比, 学生会更清楚他们感受到的颜色与旋律、情感之间的关系。 整个一节课是一种漂浮在音乐美感之上的纯感性体现,一略惊鸿一般。看完之后没 有从这节课中真正了解到印象主义音乐或印象主义流派的特征,只记得两个字朦 胧。我个人认为,虽然印象主义的特征就是朦胧,但我们的音乐课是带着学习和了解 的态度去欣赏与辨析,那么教师就应该带领着学生揭开音乐朦胧的面纱一窥音乐的真 实与本质。在这一节课中,教师进行了很多内容,如:旋律线、色彩与情绪的体验( 导入部分),但只是泛泛而听泛泛而说,并没有与真正的音乐知识结合,学生听的一知半 解,只讲了一个纯感觉;在进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对比介绍时,也只是 多以教师口述为主,其实在印象主义乐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古典主义与浪漫 主义,教师可大胆让学生去说或者更多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去听、去对比、去辨析 ,如果时间安排较紧,在之前有过那么长的印象主义感受之后完全可以直入主题;乐 曲赏析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初听副听,并在其中穿插了绘画感受与讨论。四 十分钟的课堂安排的满满当当但什么也还都没说到位。在课堂的主体部分欣赏作品中,我有几点看法:1、在初听时教师直接安排学生完整绘画我觉得有待改进。我们任何人在初次去 聆听一首乐曲时,最需要静静感受,尤其高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达到聆听音 乐就能及时准确的感知并表达出来的程度,可能这对于任何一个没有进行过相关专业 训练的人来说都很难做到。而且,印象主义乐派作品本身旋律性和节奏性就难掌握, 过度强调第一反映会影响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不一定非要 和乐曲同步或画满全曲。我觉得第一遍聆听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整体感受。并且, 在第一遍聆听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语言讲解,尽量给学生营造音乐的世界。讲解 部分可以放在听之前先给学生大致说明乐曲分段每段的内容,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第 一遍就是听“象什么”,然后在与讲解结合去分段聆听并了解“是什么”。2、在第二遍分段赏析中,教师对乐曲的讲解过于浅浮。既然是分段讲解,应该不 光只是说一下每段的大概意境,至少在这一段乐队音响的大体配置、主旋律、及节奏 、和声的变化要向学生介绍,这样学生才会更明白“为什么我这里听到的音乐给人以 安宁;为什么我又听到的音乐是激烈”。教师其实只是在问学生“你这里听到的是安宁 ,那里听到的是激烈,对吗?”学生说“是的”。那好吧,就可以了。其实真的可以了 么,教师应该带学生去了解问什么的部分被省去了。 在讨论时,教师让学生肯定性的表达“我能否感受到大海”也是不可取的,有 一些学生他们的确感受到了朦胧美,但没具体体会出对大海的描绘,如果说他们 不喜欢印象派音乐或武断的判定他们感受不到大海是不准确的。古语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说“听曲百变,其义自见”,在音 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多听,整体听、分段听。然后帮他们把旋律线拉出 来、节奏提出来、和声搬出来,然后呈现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些是什么。再把 这些元素放回去,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找到他们,这时候,再让学生去欣赏作品, 他们就知道怎么听,怎么赏,怎么析了。这节课的最后,叶老师总结说印象派音乐以模糊的线条和复杂的和声为 特征,但学生根本都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这一节课就结束了。在此,并没有否定叶老师这节课的意思,叶老师的课堂经验,对课堂氛 围的创设和引导,对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包括对作品深刻的理解,都是值 得我不断学习的。只是对这节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更是鞭策自己:今后教学 在全面把握课堂内容的大框架中要更多的把握音乐的基本内容与基础知识。不断 努力,为学生上更好的音乐课。请老师多指教! 音画融溶 绘声绘色课堂评析 马鞍山马超91浙江老师的这节课,听完之后,我十分受益。整节课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老师自身的素质也很好:语言流畅,基 本功扎实。但是,听完后也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上 好课”,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怎么上才能上好呢? 就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这正如现在一 直提倡的 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呢?1、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老师选择恰当的侧重点进行教学上的提问。 浙江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一点上做的似乎有些欠缺。比如:提问学生古典主义 时期的音乐特点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就太难了。这是一个 概括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不光要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大致有 哪些代表作,而且要通过对一些相对熟悉的音乐作出一番总结,才有可能回 答出这个问题。除非让学生照本宣科。2、多注重教法、语言的有效性。浙江老师先是放贝多芬和德彪西的 月光,后面自己又分别演奏的一下。我觉得这里产生了教学环节的重复。 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就演奏这两首作品,不需要放录音。这样,既展示的老师 的基本功,也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地欣赏,效果一定比放录音的好。其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