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诗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来是和诗诗歌语语言密切相关的问题问题 ,比如说说修辞,它就是美化语语言的技巧。考试说试说 明把它和语语言并列,是为为了从另一个侧侧面突出塑造诗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古代诗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单独考查查的,也有结结合形象和思想感情来考查查的。因此,它应该应该 是我们们复习习的重点。诗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查之列。 高考中对对“鉴赏诗鉴赏诗 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查,一般要求指出诗词诗词 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现现手法、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节 鉴赏诗鉴赏诗 歌的表达技巧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考向一 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例1 (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厉鹗出郭晓晓色微,临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苇动 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凫,泛泛逐清景。(选选自清诗诗选选)【注】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请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对“折苇动苇动 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进行赏赏析。(3分)答:_答题点拨 本题题考查鉴赏诗查鉴赏诗 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该题结该题结 合赏赏析炼炼句进进行考查查,设题设题 相当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关键键要围绕围绕 表达技巧答题题,解答时时首先熟读读全诗诗,然后重点分析“折苇动苇动 有声,遥山淡无影”这这两句诗诗的内容及艺术艺术 特色。这这两句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采用了对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对比;采用了对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苇对 遥山,以动动有声对对淡无影。通过过各种意象的选择选择 和组组合构建了开阔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解答此题题,可遵循以下思维轨维轨 迹: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阅卷手记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规范答案 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1解题思路(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2)贴近诗句分析修辞格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如上面的例题就涉及了这一点。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形成说明效果。(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2答题步骤(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考向二 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例2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思远人晏几道红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飞云过过尽,归鸿归鸿 无信,何处处寄书书得。 泪弹弹不尽临临窗滴,就砚砚旋研墨。渐渐写到别别来,此情深处处,红笺为红笺为 无色。这这首词词表达了什么样样的感情?“红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对表达这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_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答题点拨 此题题考查评查评 价思想内容和鉴赏诗鉴赏诗 歌表现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联题联 系词词作的题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词句即可归纳归纳 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第二问时问时 可结结合抒情诗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情感的表现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鉴赏 知识识,再结结合该诗该诗 具体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阅卷手记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规范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1解题思路(1)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2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考向三 鉴赏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1描写手法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等。(1)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2)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3)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2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1)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例3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泾水萦纡萦纡傍远远村。牛马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积雪苍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绿树 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878):字太朴,吴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萦纡 :旋绕绕曲折。 菜 单夯基础 即时踩 点快训破疑难 核心考 点探究隐 藏拓视野 相关资 料链接201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语文(SD)你认为这认为这 首诗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_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