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写作要学会 合理有效地运用历史人物素 材 对于名人素材,现在用的已经够滥的了,之所以这样 说是因为我们很多同学在运用中总是不加选择、不加修饰 地长篇累牍地堆砌素材。名人素材能用吗?绝对能用,但 是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那么怎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素 材呢? 一、把握一个运用原则:融入自我,感情真挚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有一个要求,就是“感情真挚”。历 史人物和我们距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历史人物素材 时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 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挚的感情,也就不可能运用此类素 材写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历史人物。这就要求我 们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时,要深入到人物的“内里”,用“ 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而不要简单地用一种人云亦云的大 路货去“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同时,还要将“他”的行为 与心理与“我”进行对接,让“他”走近“我”,靠近“我”,与“我 ”心心相印。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动荡着彼此的心灵感应,才 能文真字切。惟有文真字切,方能打动读者的心。 我再次抬头仰视他,然而我震惊了。暗淡的月光在他的眼角 折射成无数白刃刺痛我的眼睛,一颗老泪顺着脸颊滑落,将我 彻底淹没。透过他的温暖的泪,我看到他穿着打满补丁的布衣 穿行于雕栏玉砌的帝阙,站在圆环的中心冷眼旁观众诸侯的尔 虞我诈,哼着小曲儿编鞋换米,讲着楚神龟静心垂钓,在林间 和枯骨畅谈生死,在亡妻前鼓盆高歌他在想什么呢?是对 明月清风的眷恋,还是对名利权势的淡漠?是对世态炎凉的愤 懑,还是对孤芳自赏的无奈?是对血腥厮杀的不屑,还是对天 下苍生的悲叹? 泪水在地上溅起凄美的花朵,在心底荡出层层涟漪,我 在轰鸣的回响中沉沉睡去(话题:同情心)【赏析】读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做为普通人的庄 子,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对庄子充满同情的“我”。这正是作 者用“我心”去感受历史人物的结果。 二、寻找最佳的切入点。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去写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绝对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为手中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为没有素材而随便拉一个来凑字数。首先就要想方设法让素材与作文话题对接起来。这种对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会让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将素材与话题对接,那还是不要用的好。更进一步还要求这种对接能有独特的角度。 素材的切入点可有以下几个角度:1、从人物的内在精神切入话题。 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经历,是素材宝库。如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屡遇挫折却毫不退缩 的品格,屈原的爱国热情和坚持理想的品德,项羽、荆轲、苏 武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陶渊明洁身自好的品德、不为五斗 米折腰的骨气,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度,辛弃疾面对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立志报国的精神,等等。这 些都能用来阐释很多话题。 如安徽高考弯道超越: 人生有谁不想避开弯道,可生命的辉煌就必须经过“弯道”的 磨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曲折,哪来成功。毛泽东在 领导红军反围剿时,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来往兜圈,尽走弯 道。事后才知,不是走了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达开一样葬 身大渡河了。毛泽东在弯道中寻到了生机,走出了胜利。 苏东坡,面临过人生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 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贬往黄州的迁客。就在黄州这个弯 道上,苏轼饮尽孤独,洗尽浮华,从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苏子从弯道上走出了精彩。 2、从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话题。 就是说要横向拓展素材。这就要我们关注所写人物周遭境况: 他的亲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所处的社 会特征也就是关注他的社会关系。例如对屈原要关注他和楚怀王的关系,对曹操要关注他和他的部下(如徐庶、许攸等 等)的关系,对诸葛亮要关注他和刘备刘禅的关系,对岳飞要 关注他和宋高宗的关系。这里面也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 有些话题适合从这个角度切入。如“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竞争与合作”“信任”“宽容”等等话题。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 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 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 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 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 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 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 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 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 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 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 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 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 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 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 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 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 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 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 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 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 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 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3、从对人物的评价切入话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见仁见 智,褒贬都有。例如对项羽、曹操、诸葛亮等争议都很大。我 们在运用这类素材时,可从正面评价的角度切入,也可从反面 评价的角度切入。 【亮点分析】作者把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写得如在目 前,感悟动人心弦,怎么不打动阅卷者。文学艺术作 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 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 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 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 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的中学生来说,合理 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例如“屈原”这个素材可这样用:用于话题“诚信”,可从正面切入。屈原面对小人谗言,君王 疏远,政治腐败,环境险恶,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对国家的忠诚, 从来没有忘记肩负的责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这难 道不是最大的“诚信”。用于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可从正面切入。屈原 被疏远流放,是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凭感情用事。也可运用比 较,从反面切入。用于湖北话题“买镜”,可从正面切入。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屈原品格高尚,才华横溢,可以照见许多人的丑 恶。他是一面明镜,我们要买的,当然就是屈子这样的“镜”。 评价历史人物固然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辩证地看待。 但把历史人物做为素材运用于作文中,并非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有时可以根据“我”的理解做出评价。只有让“我”的色彩更浓一些 ,才能有创新思维,才能找到新的角度。例如高考优秀作文题 乌江亭,就把别人认为是缺乏政治智慧的一些行为解读为是诚 信,由此切入话题。在运用中,我们甚至还应学会逆向思维,把 原有意义打破,或从反面看,去发现新的意义。当然这也要把握 一个度。反面评价不能违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如,绝对不能批评屈原的投江是愚昧。 三、选择文体与运用恰当方法 (一)记叙文体。(慎用!除非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考生) 记叙文体可在选择叙述角度和发挥想象两方面上做文章。 1、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的叙述,第二人称 的叙述,第三人称的叙述。 (1)第一人称。这个角度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较大的发挥余 地。我们可以把自己与历史人物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历 史人物。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话题需要展示其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昭君行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 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 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 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 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里 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 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 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 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 了!泪,从我的眼眶溢出。呆呆地望着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 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 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 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 ,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 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 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 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 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 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 ,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 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 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 ,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懂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 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你怎么想! 【亮点分析】这篇作文的立意“换一种思维方式,忧伤痛苦就 能变为快乐幸福”并不新奇,但作者却选取了“昭君出塞”的故 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倾诉了怀抱琵琶,远嫁他乡的昭君在漫长旅 途中复杂的内心纠葛,别具创新魅力。作文并没有絮絮交代大家熟 知的事件的前因后果、经过始末,而是把关注投向昭君的情感世界 ,展开了大胆合理的想象。作者似乎真的化身昭君,在辘辘远去的 宫车中回忆着昔日锦衣玉食、繁花似锦的宫廷生活,咀嚼着离乡背 井、远嫁异族的痛苦惶惑。然而,在宫廷的黑暗孤独中消磨青春, 又怎及得上在辽阔的草原自由驰骋、尽享天伦?改换了一种思维方 式,让昭君得到了流芳千载的幸福;改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也让作 者在考场上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 (2)第二人称。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就是把历史人 物置于我们的对面,拉近和历史人物的距离。这样可以增 加亲切感,便于抒情。 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 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非是忍耐”。大 写的人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在困境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 ,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 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又有谁可 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 夕阳下无语的青冢。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 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