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卫生院拍片县医院诊断 看病省钱又方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你小病不出社区、家庭医生为你“保驾护航”在成都,城乡居民看病更方便实惠健康有保障 因为有了家庭医生,谢德久这样患高血压的老人可以更健康地安享晚年;因为有了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韦玉华这样的农村居民及时筛查出了子宫肌瘤等疾病;因为有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家住农村的李桂芳看病更方便,花的钱也更少了这一切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一个个最普通的成都人身上。这是从 2003 年开始实行城乡统筹以来,成都市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切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和实惠。吴金生:出门看病只需 10 分钟小病不出社区今年 76 岁的吴金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有心血管疾病。一年前,他从双流搬到了青羊区宁夏街。搬家后,他开始到小区附近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每隔半个月,吴大爷就到该中心来拿一次降压药,医生再对他的血压等进行检查, “到这里就 10 分钟,这次医生检查发现我血糖偏高,拿的药就增加了胰岛素。 ”吴大爷说,在基层看病比较便宜,报销比例大。经过治疗,吴大爷的血压已比较稳定了。谢德久:家庭医生“保驾护航”高血压好转今年 74 岁的谢德久,家住成都市横过街楼街,已患高血压 6 年。从 2007 年开始,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姓蔡的全科医生成了他的家庭医生。每个月,蔡医生都会到谢大爷家里,给他量血压,询问他服药的情况。谢大爷平时身体不舒服时,也会打电话咨询蔡医生。在家庭医生的治疗下,谢大爷的血压现在已经平稳,连酒也戒了。谢大爷笑着说,接下来,他还要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经常给老伴看病。杨金山:享免费健康体检肝功、肾功都正常昨日下午,71 岁的杨金山感觉眼睛不舒服,就步行 10 分钟来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他和这里的医生很熟悉,在医生的提醒下,今年 5 月,他在这里接受了免费健康体检,结果肝功和肾功都正常。 “去年 20 元,今年 20 元,累计可以做 40 元的两个项目的检查,还是免费的。 ”杨大爷说,他在这里看病时,医生跟他介绍居民免费健康体检,他就做了两项。医生介绍,明年还可以做一项免费健康体检。陈永利:怀孕享受免费血压、胎心检查家住成都市王家塘小区的陈永利已怀孕 6 个月了,这期间她享受了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青羊区妇幼保健院的一系列孕期医疗服务。怀孕期间,她常接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生的电话,询问她孕期保健情况,通知她一些保健讲座信息。每个月,陈永利都会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享受一些测血压、听胎心等基本检查。在整个怀孕、生产期间,陈永利将至少享受到 5 次孕期保健和 3 次产后访视。韦玉华:免费体检筛查出 子宫肌瘤和胆结石今年 61 岁的韦玉华是新津县最早一批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从 2007 年开始,韦玉华的就医信息就陆续被信息化保存。现在,只要到新津县五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韦玉华就能看到自己的病史。此外,韦玉华还享受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她的慢性病管理,每年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她的子宫肌瘤、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就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检中筛查出来的。而今,韦玉华身体状况平稳,高血压也有所好转。陈举魁:提前到医院预约隔天来看专家号今年 75 岁的陈举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甲亢多种疾病,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来看一次病。他最信任市二医院一位姓张的主任医师,但张医生每周二、周四才到门诊坐诊。于是,陈大爷就在周二时预约挂号,这样到周四就可以直接过来看专家号。 “这样很方便,也省了排队的时间。 ”陈大爷已在市二医院治疗一年多了,这期间,他的病情已基本稳定。陈大爷说,到医院看病最怕半天挂不上号,预约诊疗的服务很有必要。王华轩:门诊特殊疾病报销不用来回跑今年 70 岁的王华轩是跳伞塔街道的居民,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他享受着跳伞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他进行的慢病管理。每周,他都会接到该中心医生的电话,询问他的病情。他患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基本医疗保险中部分疾病无需住院却常需要在门诊治疗。为此,王大爷今年申请办理了门诊特殊疾病服务,治疗费在跳伞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直接申请报销。在基层看这些慢性病可以报销 90%左右,自己每年只需出两三千元钱。李宗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医生说得仔细71 岁的李宗济和老伴住在金牛区金鱼街社区,他们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需要 10分钟。李大爷患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等疾病,老伴患有糖尿病。平时身体不舒服,他们就到抚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在社区看病,可以和医生聊天,医生能够把病情、病理给你说清楚。 ”现在,李大爷已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非常熟悉,医生经常给他打电话了解情况。李大爷说,下一步,他打算申请门诊特殊疾病服务,这样报销时就不用来回跑了。 政策解读缩小城乡差距 建立更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 2003 年城乡统筹以来,成都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就围绕着城乡一体化展开,酝酿新一轮变革,通过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卫生服务的差距,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成都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军认为,成都市采取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医生制度建立、慢性病防控等多种措施,让成都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从 2003 年到 2008 年,仅用 5 年,成都市就全面完成了对 223 个公立卫生院、2396 个村卫生站标准化改造。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模式由医疗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和贫困群众为重点人群,向其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和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成都市采取了省市医疗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协作的措施,各大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建立帮扶关系,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让基层的重病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良好治疗。今年 4 月份,成都20 个区(市)县共 318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共惠及 1000 多万人。实施此制度后,与去年 4 月同期相比,门急诊均次药费由75.8 元下降为 64.8 元,下降率达 14.5%。真正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广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刘军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让城乡居民看病更近一些, “它也为我市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搭建起了一个填充丰富内容的有力框架。 ”除了对社区重点人群开展综合服务,成都市卫生局还在探索针对更大范围居民的健康措施, “要实现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为此,从 2007 年开始,成都市建立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长效投入机制,人均补助提至 20 元,并实施了城乡居民生育保险,给予孕期保健,基本实现了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2010 年,成都市又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按照每人 20 元的标准,启动全民免费健康体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问题,制定了不同的体检项目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实施机构,从去年 6 月开始实施为期 3 年的全民健康体检工作,预计年耗资将达到 2 亿多元。今年,成都市卫生局又优化服务项目,将 2011 年全民健康体检的服务内容修订为 20 个服务包 59个小项。截至 4 月 20 日,全市参加全民健康体检人数为 362.5 万人。2010 年 3 月,成都市又在 11 个区县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通过社区首诊、入户回访,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引导,对一些慢性疾病进行诊治。从 7 月开始,成都又在所有区(市)县推广家庭医生。同时,成都也在四个区(市)启动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构建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体系 刘军表示,成都市在今年 6 月份启动新一轮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到明年 6 月,将基本建立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全额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定价,基本药物和全市基层常用药物零差率销售,医保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届时,成都市每个乡镇(街道)均确立一个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买单,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将由政府统一定价,基本药物和全市基层常用药物零差率销售。居民在基层看病可以综合报销 70%,并将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同时,基层的 600 余种基本药物和全市基层常用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城乡居民将在更大程度上享受成都市的医疗惠民政策,医疗服务将更加优质,而医疗费用将会降低。 ”刘军表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