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演示稿 授课教师:繁昌县电大胡海南 Email : hhn61sina.com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 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 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 由教育者通过多 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 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 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 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 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 培养合格公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 力(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 教育策略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 埃里克森。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 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 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 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 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 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 展。二、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 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 、观察学习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 与舞台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 色承担、前习俗水平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 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 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 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 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 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 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 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 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 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 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 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 的反馈中学习。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伦茨 、威尔逊 、凯恩斯 、布朗芬布伦纳 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 展生态学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 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 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 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 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 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 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 系。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 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 客体的过程。区分人与物的不同,区分照顾者的 不同情绪,区分不同的意图与行为等。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 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 ,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发展内容发展特点: 自我认知由主客不 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 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其认知有外在化 的特点。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 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 情绪性与外在性。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 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 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 发展到自觉行为。2、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发展内容发展特点: 对他人外形认知 2岁以后,幼儿能逐步 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准确地使用“ 你”、“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 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 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 能通过行为特征 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 集体中的地位。3、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由近 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 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 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在 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 他们往往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容易变化 ,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容易受感染; 具有冲动性。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学前儿童 情绪的社会化、依恋的发展、道德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产生阶段: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 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意图和行 为建立联系阶段。发展阶段:享乐主义的、 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 。2、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发展内容发展特点: 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 ,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 发展而变化的。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 步确立的过程。 合作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 发生并迅猛发展。而研究也表明儿童合作 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 。安慰与保护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悲伤情感作 出不同反应,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 干预意图与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气质对儿 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 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幼儿园 社会教育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保证了幼儿社 会教育的方向性与价值性。幼儿园教育环 境的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美 观、和谐、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 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宽松、温情 的精神环境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 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 机会。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 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 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 景;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 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 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影响:父母是儿童行为的榜样并引发儿童的 学习模仿行为,父母直接指导儿童的行为,儿童 对父母的认同;社区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归 属感、理性目标、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对幼儿 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传媒手 段的丰富,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越 来越大,尤其是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 影响。对于电视,教育者要合理利用与引导才能 避免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伤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