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学法读图分析法、观察 比较法、图表分析法等如何学习?要求同学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知识背景出发,培养主动学习地理 的兴趣,培养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方 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体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要求地震波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整体感知全文地球的内部圈层新课导入 新课探究 新课小结学习设计课前预习 课中探究 课后活动整体感知全文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 板书小结 课堂练习教师学生落实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 所获知识及困惑,同时要求学 生理清线索,以便探究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完成相关问题,并在课堂上交流 讨论。(一)课前预习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二)课中探究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 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 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 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 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 ,那又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地震波1、导入新课(2)课堂活动探究探究一:地震波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整体感知全文(二)课中探究2、新课探究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两个知识点将学习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探 究学习)(1)整体感知全文地球的 圈层 结构地球的 内部 圈层地球的 外部 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地震波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体介质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 物质受到强烈的冲 击会发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 四周传播,这种弹 性波就叫地震波。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 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展示“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表格 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 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 出P、S波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 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平均地下17Km),古登堡 界面(地下平均2900Km)。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 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探究一:地震波分 类类特 点传传播速度所经经物质质状态态纵纵波横波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思考: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 们有何感觉?这与在海洋中航行的 人们的感觉是否一致?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 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 气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板书小结 1课堂练习 1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D横波纵波15深度千米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FE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不连续面思考:图中,横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 其速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在地下33千米处 ,速度明显增加 ;在地下2900千 米处,横波完全 消失。332900横波纵波15深度千米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FE思考:图中,纵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 其速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在地下33千米处 ,速度明显增加 ;在地下2900千 米处,速度突然 下降。332900横波纵波15深度千米400030002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FE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 部的信息。探究内容:探究结果: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特点:在 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 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展示“地球的内 部圈层结构”.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圈层层 名称范围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地表莫 霍面17千米1,岩石为为主,固态态 2,各地厚度不一 3,硅铝层铝层 和硅镁层为镁层为 主地幔莫霍古 登堡界面172900 km1,上层层固态态,铁镁铁镁 硅酸盐组盐组 成,往 下含量增加 2,上部有软软流层层 3,软软流层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为岩石圈 组组成地核古登堡 地心2900 6371 km1,外核液态态或者熔融状态态,内核固态态 2,物质质以铁铁和镍为镍为 主 3,温度,压压力,密度很大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 格地 壳莫霍界 面古登堡界 面地 幔外 核 内 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1.27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板书小结 22、不连续面(界面)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内部圈层结构的名称地壳 地幔 地核 4、岩石圈课堂练习 2课本P21的活动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 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 能是什么?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 内部的信息? 改进深部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 学设想。 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 质组成的相关信息。 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 的地热资源。 地球物理遥感探测技术 其他的手段想一想:除了地震波,我们还可以通过 那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思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就是岩石 圈吗?A地幔地核B地壳岩石圈易错点解析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的位置关系【例】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展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 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外部圈层层概念组组成其他包围围着地球,是由气 体和悬悬浮物组组成的复 杂杂系统统气体 悬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是由地球表层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连续 但不规则规则 的圈层层各种水体特征:连续连续 但 不规则规则是地球表层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环境的总总称。它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 部生物及其生 存环环境它是大气圈、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 的结结果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图1.28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板书小结 3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名称和物质组成 (1) 大气圈 (2) 水圈 (3) 生物圈 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课堂练习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 代表什么圈层?B大气圈A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 内部的三个圈层和外部的三个圈层。下 面大家来做些巩固习题:(二)课中探究3、新课小结学生作业1、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3、水圈是( )的圈层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课堂 作业 课外 作业 完成学案有关本节的练习练习巩固ABBA课外 活动 要 求 理解下列观点,选择一个写出一篇小论文 :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是岩石圈、大气 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它 具有三个特点: A.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 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 系; B.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 差异; C.它在不断的变化着。上网或找书籍查阅资料,小 组探究并提交作业。(三)课后活动学习反思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几部分知 识?有哪些知识点比较较难?新课标要求地理学习必须从注重地理结果转变为地理 过程的学习,因而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挑战性、 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大家通过自己探索,明白了 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使自己真正体验到 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