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辨证施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42 例作者:赵坚,王约青,姜民,唐晓丹【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方法 中药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和胃降浊为主,对有发热、黄疸、咽干苦者随证加减。结果 本组 42 例术后综合征患者,治愈31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5.24。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合理用药,可使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诸症得除。 【关键词】 辨证施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痛苦少、对腹腔内脏器干扰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但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常见有右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痛,排气排便不畅,有时腹泻频繁或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经 B超、CT、磁共振等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主要考虑由于手术后改变患者生理解剖结构引起,我院自 1994 年 1 月至今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048 例,其中有 42 例病人出现程度不等的上述症状,属中医“胃脘痛” 、 “胁痛” 、 “腹胀” 、 “腹泻” 、 “黄疸”等范畴。根据临床的辨证施治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和胃降浊中药治2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治的 42 例病人,男 15 例,女 27 例;年龄1680 岁,平均约 53 岁。其中急症手术 2 例,择期手术 40 例,症状出现距手术时间短者 2 天,长者约 40 天,平均 7 天。临床表现右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痛,排气排便不畅,腹泻。其中出现黄疸者 2 例,发热者 8 例。经 B 超、CT、磁共振等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1.2 治疗方法 中药以疏肝利胆、化癖止痛、和胃降浊为主。药物组成:柴胡 15g,黄芩 12g,赤芍、白芍各 15g,延胡索 10g,大黄 10g,丹皮 15g,当归 10g,姜黄 9g,三七 9g。随证加减:发热、黄疸、咽干口苦者,加茵陈 20g,焦山栀15g,胆草 15g;腹胀满不适、大便不通,加莱菔子 30g,厚朴10g,车前子 15g,生大黄 20g(后下) ;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姜竹茹 10g,姜半夏 10g,陈皮 10g;泛酸灼热者,加左金丸 10g,仙鹤草 10g。中药 1 剂/d ,水煎服,早晚各 200ml,2 周为 1 个疗程。32 结果2.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多次理化检查正常,为治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为无效。2.2 治疗结果 治愈 31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95.24%。3 讨论本病患者术前常有反复发作疼痛,病情缠绵的特点,因此有“久病入络” 、 “久病必瘀”之病机,加之本病由于手术创伤,损伤脉络,其病理表现为血络瘀阻,气滞不畅,故治疗时应以气血双调,注重通络化瘀,清热利胆作为依据。方中柴胡、白芍、延胡索、黄芩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缓解平滑肌痉挛,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姜黄、三七、丹皮、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发挥其化瘀通络作用,使经脉通畅,诸气调和;大黄化瘀通络、清热利胆、通腑泄热,并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在伴有急性炎症时可用生大黄1525g,攻下通便,降低胃肠道的压力,有利于胆道括约肌的开放,发挥利胆消炎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利胆通瘀的4功效。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明确诊断,其中大多数与器质性病变无关,多为胆汁代谢异常,奥狄括约肌功能失常以及结肠易激综合征。故在以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合理用药可使脏腑功能逐渐恢复,使诸症得除1 。【参考文献】1 胡晓生.中医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36 例.李时珍国医国药,2003,14 ( 9):55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