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 非一帆风顺 ,经常受到“左”倾错误 的干 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 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的边缘 。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不 断取得进步。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践踏民主法制的?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 成就有哪些?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1)毛泽东“左”倾错误的发展和对国内、国 际形势的错误估计。 (2) 、 的别有用心和助长。 2表现 (1)迫害党和政府 、各界和。 被迫害致死,成为 。林彪江青各级领导人知名人士学者刘少奇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国家的根本大法 成为一纸空文,名存实亡, 公民的 和都失去了保障。 (3)从中央到地方 都被夺权 ,陷于 瘫痪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4) 连续 十年没有召开, 制度也 不能实行。 3危害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确立起来的 中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项法律基本权利人身自由党政领导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 “文革”教训:要保护,避免社会动 乱,就必须加强。 2表现 (1) 提出十六字法制建 设方针。 (2)为平反,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 (3)从开始,全国人大加紧 工作。 年通过了修订的。目前形成了以 为核 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刘少奇 冤假错案1979全面立法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 3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 于 、 ,为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恢复了,重新召开 和。 2年,确立与民主党派的十六 字方针,使 进一步完善。 3重视民族工作:年,颁布施 行 ,明确规定 , 是中国的一项。制度化 法律化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 4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年,通过了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比较著名的就是创自吉林省的“ ”制度。 【特别提示】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新 课标 新增内容,这一部分在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地位特别重要, 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1998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海选 1“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哪些 严重破坏? (1)红卫兵运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对 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文化大革命”初期 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 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乃至人 身权利都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 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 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 害。 (2)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 了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 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 处于无政府状态。 (3)各造反派组织间 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 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的正常的生产 、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 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 常召开,实际 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 国家的政治权利。林彪、江青一伙支持“ 砸烂 公检法”,使公安部(局)、法院和检 察院无法正常工作。 【辨误析错】“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 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 祸根。 【例1】 下列对于“文革”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 B是建国后党和国家受到的最严重的损失 C“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 D证明了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是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性 【精析】 这是一道否定选择题 。学生 在对“文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有全面的 认识 后,不难回答此题。新教材对“文革” 的介绍有所减少,侧重于对民主法制的破 坏。但“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 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应该 全面介绍。 【答案】 D 顿有所悟 失分原因:不能正确认识“文化 大革命”的负面影响。 2“文化大革命”后,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 开的历史条件及表现。 (1)历史条件:“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 损失,使人民认识 到建设高度民主的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为全 面开展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在总结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特别是“文化大 革命”时期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 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 治基础。 (2)表现: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体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 确定的法制建设方针,总结 了建国以来 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 教训,同时为进 一 步开展全面立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1986年后各项法律的制定。19862000 年间,依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通过 了一系列的法律。这些法律都是与公民的 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体现了宪法加强 对公民人身权利保障的原则。在加快制 定各项基本法律的同时,各级人大还制 定了各项地方性法规,逐步形成了以宪法 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在加强立 法工作的同时,国家还大力开展各种形式 的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辨误析错】归纳历 史条件和表现最忌 讳丢 三落四,不完整,应特别注意。 【例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 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 的决定,地方人大 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 明(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 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行使立法权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 力 A B C D 【精析】 注意法律和法规的区别。地方 人大只能在不与宪法相抵触的范围内因地 制宜地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权属于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它还有监督法律执行的 权力。 【答案】 D 顿有所悟 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 维的训练,要善于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维拓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 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 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该宪 法包括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和国 旗、国徽、首都,共四章,138条。这部 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加 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维护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维护 公 民的合法权利,推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 。 该宪 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 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等。它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 法。该 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扬 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整个国家的 长治久安,使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 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和改革开 放的新局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 应用指南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说 明了什么问题? 【导析】 吸取“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 破坏的历史教训;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 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课内综合题 【例1】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的表现有(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 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 1967年后的夺权风暴江青一伙支持“砸烂公检法” A B C D 【归纳提示】 均为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的表现。 【答案】 D 【点评】 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准确。 课标新题 【例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核心是( )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归纳提示】 目前,我国形成了以宪法 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 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 体系。本题难 度不大,主要考查记忆 能 力。 【答案】 A 【点评】 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 的关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