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9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3页 / 共119页
第4页 / 共119页
第5页 / 共119页
第6页 / 共119页
第7页 / 共119页
第8页 / 共119页
第9页 / 共119页
第1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西南财经大学 潘旭明,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一、战略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生产管理是与早期的卖方市场相对应的,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与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多地生产质量可靠的产品投放市场,市场上几乎不存在竞争; 随着生产厂家不断增多,市场上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时,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已不能局限于生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即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的转变,经营管理突出了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重心。 经营管理并不强调竞争。但随着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复杂化,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即使生产出了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仍有卖不出去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战略管理思想。,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二、战略的概念,(一)战略概念的由来 1、在我国,战略是指指导战争的谋略,即克敌制胜的良策。2、在西方,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raegeos”,该词是由stratos(军队)和ago(领导)两词合并而来,指指导军队的艺术。3、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关键目标都是“获得竞争优势”,(二)战略的定义,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做出的带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或方案。,战略与战术(策略)的区别 做正确的事 Do right things 正确地做事 Do things right,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1、经营范围 2、资源配置 3、竞争优势 4、协同作用,三、战略管理,(一)什么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对该过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 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战略调研、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示意图,确定经营思想和经营范围,制定经营方针,建立经营目标,选择和制定经营战略,建立或调整组织结构,制定职能性战略方针和制度,安排计划和预算并实施,战略控制,战 略 规 划,战 略 实 施,宏观环境调研,产业环境调研,企业状况调研,调研成果综合分析,战 略 调 研,(二)战略管理的层次,1、总战略(公司战略):对企业全局长远性的谋划。 决定企业是应当扩张、收缩还是维持现状。 决定企业应当从事何种经营;扩展、限制何种经营。 决定资源的配置。2、分战略(经营战略)战略经营单位(SBU)战略:针对某领域或某方面在总战略下制定的战略。 单一性,针对性强,时间跨度较短。3、职能战略:如何最大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包括市场营销、生产管理、 R&D、财务、人力资源等,(三)企业战略经营单位,企业战略经营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 SBU) 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需要执行自己的战略管理过程的单位,如大型企业下设的事业部、分公司等。,(四)战略管理的任务,拟做,可做(机会)该做(约束)能做(实力)想做(偏好)敢做(魄力),第二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分析目的 考察和预测宏观环境因素将对产业和企业产生什么影响,从中发现企业未来的机会和威胁,以便制定战略去捕捉机会而避开威胁,实现所期望的目标。,二、分析内容(PEST),1、政治、法律环境 国内和国际政局分析国内政治经济任务和政策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速度GDP 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发育情况 购买力 我国当前的消费状况与发展趋势,3、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文化因素4、技术环境 新技术和发明的范围不断加宽; 理论成果转化为产品和产品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研究开发费用急剧增加5、自然环境,第三章 产业环境分析,一、分析目的 从产业看,企业未来有哪些机会和威胁; 注视产业发展前景,以便重新审视企业的经营范围。,二、产业状况的分析,1、产业性质的分析 产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 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分散型产业 集中型产业,2、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 产业寿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3、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三、竞争状况分析(行业结构分析), SCP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迈克尔波特提出“五种力量模型”,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厂商、供方、买方、同行厂商。,基本竞争力量示意图,潜在进入者,产业内竞争对手现有竞争对手间的竞争,供 方,买方(顾客),替代品厂商,进入威胁,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产业边界,议价能力,(1)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资本需求;转换成本;销售渠道;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政府政策。(2)替代品威胁(3)买方议价能力 购买量;产品差异性;本产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转换成本;买方盈利;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买方所掌握的信息。(4)供方议价能力 供方产业的集中程度;供方提供的产品对本产业的影响程度;产品差异性;供货量;供方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5)现有竞争对手间的竞争 产业的增长速度;产业的分散程度;产品差异性;高固定成本或高库存成本;退出壁垒。,补充:产业的退出障碍(壁垒) 固定资产高度专业化 退出成本过高 协同关系密切 感情障碍 政府和社会的限制,四、产业分析方法,1、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帮助战略指定者归纳和评价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技术及竞争等方面的信息。,2、竞争态势矩阵(CPM) 用以确认企业主要的竞争者及相对于该企业的战略地位。,第四章 内部状况分析,分析目的:弄清企业现状,重点是企业的主要职能,资源和能力;通过分析,明确自身和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和劣势。,一、分析方法,(一)职能分析法 即按市场营销、生产、财务、研究开发、人事等职能分别进行调研,然后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财务能力分析1、收益性指标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及获利能力。(1)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果。(2)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回报。(3)销售利税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4)成本费用利税率:反映企业为取得利润所付代价。,2、安全性指标,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产(5)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来偿付借债利息的能力。,3、流动性指标 反映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1)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反映全部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2)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以评价应收帐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3)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变现速度和流动性。,4、成长性指标 目的: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一个企业即使收益性高,但成长性不好,也就表明其未来赢利能力会下降。 这类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值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人员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等。,5、生产性指标 目的: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水平和成果分配。 常用指标有: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人均工资,6、财务会计检测问题,市场营销检测问题,生产运作检测问题,1、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是否可靠、合理?2、设施、设备、机器和办公室是否处于良好状况?3、库存控制政策与程序是否有效?4、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是否有效?5、设施、资源和市场的布局是否符合战略的要求?6、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研究与开发检测问题,(二)价值链分析法,1、价值链的概念 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价值创造的一个动态过程,既价值链。,2、价值活动的分类 波特把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为基本活动提供原料、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管理职能等方面的支持。,3、价值链分析思路 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构成,然后通过与外部独立活动对比的方法,确定每一项活动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 如果企业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价格,则该项活动就可以为企业的最终价值作出贡献(提供正价值)。如果企业自己从事某项活动的成本高于市场交易价格,则该项活动为企业提供负价值。企业应该保留能为企业提供正价值的活动,对提供负价值的活动,则可考虑出售,然后从市场上购入该项活动。,(三)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总结和评价企业各职能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二、企业的资源分析,1、资源的种类(1)人力资源:人员数量、人员素质、人员结构、人员的安排使用、人员培训、人事制度、人员流动、人员的劳动保护 (2)物质资源:厂房、机器设备、能源供应状况、原材料供应状况(3)金融资源:货币资本和现金 (4)技术资源:专利和技术诀窍、新产品储备、工程技术、技术改造和引进(5)组织资源:组织结构、领导班子结构、劳动纪律、管理效率(6)关系资源:与政府部门、银行、供应商、顾客等的关系。(7)信息资源(8)自然条件资源:地理位置、运输条件、职工生活条件、环境污染程度,资源还可以按照属性分为三大类 有形资产:唯一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的一类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组织的声望、品牌、商标、文化、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等 组织能力:是资产、人员与组织投入产出过程的复杂结合,2、资源的价值,资源的基本作用:产生附加值(1)顾客需求:能够生产出消费者需要也愿意出钱购买的商品。(2)不可替代性(3)稀缺性(4)不可模仿性 有四种特性可以使资源难以被模仿: 物质唯一性 路径依赖性 因果含糊性 经济制约(5)持久性(6)可获得性,六、企业的核心能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Th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提出:企业在战略上的成功来源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能力。,(一)核心能力的定义,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组织中的累积性学习,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知识。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一组织内部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组织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