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 、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 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如何学习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的农业生产1、起源: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一、早期的农业生产1、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一、早期的农业生产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概况:耕作方法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原始农业一、早期的农业生产刀耕火种石刀、石 斧、耒耜南稻北粟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骨 耜石 镰石镰石耜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概况:耕作方法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原始农业一、早期的农业生产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刀耕火种石刀、石 斧、耒耜南稻北粟少量青铜 农具, 石木 器为主粟、稻、 黍、稷、 麦、桑、 麻等商、周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稷黍粟麦豆麻稻猪马牛羊鸡狗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概况: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一、早期的农业生产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概况: 3、特点: 4、意义: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一、早期的农业生产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 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 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生产产 工具耕作 技术术耕作 制度水利 工程灌溉溉 工具铁农具 和牛耕耦犁(赵 过)、耧车曲辕 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适用铁农具和牛耕 并逐渐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1耕种工具的发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西汉赵过推广耦犁,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 犁壁,东汉耦犁牛耕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在长江下游出现了曲辕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生产产 工具耕作 技术术耕作 制度水利 工程灌溉溉 工具铁农具 和牛耕耦犁(赵 过)、耧车曲辕 犁垄作法代田法 (赵过)北-耕耙耱 技术 南-耕耙技术西汉赵过推行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的一种适应北方旱 作地区的耕作方法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在同一地块上的 田垄隔年代换田垄隔年代换所所 以称作以称作代田法代田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生产产 工具耕作 技术术耕作 制度水利 工程灌溉溉 工具铁农具 和牛耕耦犁(赵 过)、耧车曲辕 犁垄作法都江堰 郑国渠代田法 (赵过)一年一熟漕渠、白渠 龙首渠北方耕耙 耱、南方 耕耙技术稻麦轮作,一 年两熟、一年 三熟原 因: (1)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生产力尤其是铁制工具的发展,推动水利事 业的发展。“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宝瓶口飞沙堰漕渠白渠漕渠郑国渠遗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生产产 工具耕作 技术术耕作 制度水利 工程灌溉溉 工具铁农具 和牛耕耦犁(赵 过)、耧车曲辕 犁垄作法都江堰 郑国渠代田法 (赵过)一年一熟漕渠、白渠 龙首渠北方耕耙 耱、南方 耕耙技术翻车筒车稻麦轮作,一 年两熟、一年 三熟高转 筒车风力 水车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筒车模型筒车应用风力水车高转筒车1、耕种工具的发展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耕种制度的演进 4、水利工程的完善 5、灌溉工具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改进的认识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集体耕作材料一:殷墟甲骨文中有材料一:殷墟甲骨文中有“( (王王) )大令大令 众人曰众人曰“ ” ”的卜辞。的卜辞。材料二:诗周颂“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集体耕作原 因 土地归国家(王)所有;工具简陋,生产力 水平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个体农耕(家庭为单位)产生的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铁农具和牛耕);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 2、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1)形成原因:等同个体农耕形成的原因; (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所有权);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个体农耕)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封闭性:基本上自给自足; 脆弱性:负担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 2、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1)形成原因:等同体农耕形成的原因; (2)特点: (3)评价:积 极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 细作技术发展; 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文明 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 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变 2、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1)形成原因:等同体农耕形成的原因; (2)特点: (3)评价:消 极 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其 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 经济的发展,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社会大 生产发展的因素。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3、内部分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4、经营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