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言国K 命运动史是中国现代史、中国命史和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勿容置疑,历来学者们对国民命运动的研究倾注了人量的精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8 0 年代“现代化”研究范式在中国大陆兴起后,有关国民命运动的研究渐渐低迷,研究者着重对国民命运动进行冷静、理性的思索。尽管如此,其间的研究成果还不在少数,除了专章专节研究而外,学者们也推出了一些宏观上很有学术份量的专著。九十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力作,当推王宗华主编的中国大命史、曾宪林等著中国大命史论、萧超然主编的中国新民主命通史第二卷1 9 2 3 - - 1 9 2 6国民命的兴起、张静如主编的中国新民主命通史第三卷1 9 2 6 一1 9 2 7 北伐战争、黄修荣主编的中国二十世纪全史第三卷国民命1 9 2 4 1 9 2 7 ) ) 、沙健孙主编的中国共产党通史第_ 二二卷在大命的洪流中、黄修荣著国民命史、曾庆榴著广州国民政府和陈廉著第一次国共合作史:微观方面的研究有刘曼容所著孙中山与中国国民命和中国国民命探微面世。国外研究国民命运动的论著,主要有费止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 第一部) 的有关章节,其专著有狭问直树编中国国民命之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译联共( 布) 、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命运动。这些研究都是学界前辈们在占有丰富的时新的资料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国民命运动所获得的学术成果它们代表了该专题目i i i 具有权威性的学术研究动向。但对国民命运动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1 ) 从总体上看,研究的重点仍跳不出政治、军事的罔子,缺乏对国民命运动时期政冶、经济、文化综合的把握。本人检索了2 0 0 0 - - 2 0 0 3 年的多篇论文还很少涉及经济、文化方面。虽然有的论著提及经济、文化问题,也是叙事性的多,只不过是_ 1 j 来衬托政治、军事罢了,对国民命运动的认识,还缺乏全面和深入。( 2 ) 大多数论者即使对国民命运动时期政 f 7 、军事的研究,也仍然局限于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和命话语,而不是把它置f 政治现代化的背景下来考察。用现代化理论、。来透视国民命运动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更是鲜文乏论。( 3 ) 近现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改、命都是围绕实现中国现代化来展开的,但在国民毕命运动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特殊性昵? 其特殊性背后的共性义是什么? 以往的论者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冈此,用现代化理论作指导,深入考量国民命运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面相,从而探究国民命运动* 起钓现代性因素和现代化意义及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是需要我们着重观照的问题。基于国民命运动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被以往的研究所忽视,因此以“国民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为切入点,综合考察国民命运动的现代化实践是笔者选取渡论题的原冈之一。第一,命与现代化是近百年来中国 会最主要的历史运动和历史动向,有关中国命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民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怎样? 是根本对立? 还是顺应和谐?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界定,但有几点是共同的:其一,现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社 备壹簟过程“现代化”者,“向现代方面变化也,它取的是英语中m o d e r n iz a t i o n 这个运动彤态名词的字面意思, 印咱现代的转变”或“成为现代的( t om a k em o d o r t l ) ”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封建社会末期它没有一个具 体的终结时间和固定的衡量标准但现代化进程有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发展程 厦则不同其二,现代化的内涵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的民主化、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和文化方面的思想观念思维模 式,行为方式等深刻变的过程砷国现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农业专制社会向现代工业民主社会转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文化蛮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认为开始干晚清洋务运动对期从那时起,所进行的命、改和建 设活动都是在为这个转变过程而努力而且我们现在仍然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本文所论的“现代化”和“中国现 代化”是烈此界定为根据的这要求我们做出台乎逻辑的回答。此外,该论题的选取还受剑了现代性与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命新民主主义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据研究两部著作的启迪。前者在“辛亥命与中国现代化”这部分,着力点在丁“辛亥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后者重心放住“新民主主义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两位学者都以命为载体,论述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但侧重点不同冈而各有千秋,备得其宜。本选题力图既阐明国民命运动产生的现代性因素,义探讨国民命运动的现代化意义,以便从这一研究视角米认识国民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改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告别命”论悄然产生,在理论上对命“合法性”不断提出挑战。持有这种观点的论者,把中国命和现代化对立起来,其目的在于否认包括国比命运动在内的近现代中国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本文通过考察国民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来阐明国民命运动的必然性和命的现代化意义。这对丁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包括国民命运动在内的中国命和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误区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不拘泥于现代化理论的具体条框更不是剧现代化理论去附会生动的历史睛景,而是以现代化与国民命运动的互动关系为主线,阐明国民命运动产生的现代性冈素,然后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国民配命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意义和该时期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其落脚点是国民命运动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合理性,从而揭示本选题的现实意义。用现代化理论结合其它学科有芙理论,对头绪繁多的国民命运动进行研究,尚处于尝试阶段。本文不敢奢谈创新,只求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而已。笔者虽一心向学,但对如此重人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浅薄的学识和能力,深感困难重重,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存在片面性,也在所难免。不过笔者认为,对这样的研究,即使不太令人满意,只要能达N ) J t J 深人们对近现代中国命合法性的认识和有利于国民命运动史研究的拓展的初衷,也是稍有意义的。因此,恳请各位导师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2一、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国民命运动的兴起( 一) 北洋军阀统治严重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辛亥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历史在此峰同路转,辛亥命虽然台乎世界现代化运动的主流和方向,然而囚其新生的现代性因素还很稚弱单薄,而积久的传统的反现代性势力仍然厚重,辛亥命终究失败了。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初露端倪的现代化运动严重受阻。1 初步政治现代化的逆转罗兹曼认为:“政治上的失败乃是解释中国现代化起步缓幔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冈”。1 2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命派,基r 晚清以来一连串改相继失败,清醒地体察剑“和平建设和通过温和的改来政变中国的面貌都无法做到”。【3 】因此,用政治命来代替社会改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扫清道路,就成为辛亥命主要的目标。辛亥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土政治制度的转变。“主权在民”的原则的确立、现代政治体制的构筑、近代政党政治新时代的开辟,初步实现了国家的民土共秆I ,开启了政治现代化的帷幕。这些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大成果。然而,“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随着袁世凯复辟及以斤形成的北洋军阀混战局面,中国也因此失去了一次进一步推进政治现代化的时机。北洋军阀的统治致使中国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异化。第,国家政治分裂。随着军阎政治权力的不断膨胀,中央政府内部派系林立,政府人选常常依派系和武力为转移。在短短的1 2 年中,北洋中央政府频繁地更换8 位元首、2 4 届内阔和5 届国会或参议会。【4 1 这样,中央政治权威丧失殆尽,国家的政治运行机制被彻底打破国家处r 动荡和分裂之中。同时,在军阀政冶的导演r ,各军喇为了扩充地盘,扩大权力。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军阀混战的闹剧。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过来使人民加深了对军阀政府所标榜的民主共和的怀疑,进而表达对政治参与的冷漠。由此,军阀政府就不能为自己的统治获得一定的合法性权威和稳定性,从而失去了占据现代化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和能力。第二,民主共和幺J 灭。各个控制中央政府的军阀都极力维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组织机构高唱制宪、维宪的滥调,但本质上却是封建专制。在军阀政治下,军阀专制代替民土,军事独裁代替自由,政党政治被严重抓曲。大小军阀无暇也无能“发展到建立有效政治制度的水平,而与此相伴随才能给政府权力提供一个真正公民的基础层面”。口3 民主共和秩序遭到彻底尖败。笫- 二,国家军事主义空前强化。由于军阀势力的急剧膨胀耵I 其对中国政治影响的扩大,造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的诸多后患。完全败坏了中国民众心目中民主共和的形象,使得暴力囚素成为主导中国现代化进程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唯一力量。“中国政治进一步地军事化了。”p 1 如此的政象,打乱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正常发展,阻碍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真正实现便得辛亥命所实现的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回落,留给国人的仅仅是一副只有发生而无发展的政治现代化空壳而已。有志之士曾惊呼:“凡此战争直接间接无不以人民为其牺牲品,乱军所至,鸡犬为罄,炮弹所及,庐菜皆墟。然而中国古朴之人民,二十余年来惟有长期困顿于水火之中,宛转于铁蹄之r ,吞声饮泣敢怒而不敢言。这样,又能算是一个现代的国家吗? ”【7 12 现代经济步履维艰辛亥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循此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很可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开大步,得以持续发展。但1 9 2 2 年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却停滞下来,“黄金岁月”却暗然失色。下表是杜恂诚先生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从总3体上看出1 9 2 2 年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衰落情况。仅仅分析“一战”后1 9 1 8 - - 1 9 2 4 年这个时段民族资本主义上矿企业的设厂数和资本额,我们认为,1 9 1 8 1 9 2 2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上矿业一直处r 不断上升状态:从1 9 2 2 年一1 9 2 4 年总的说来是处于持续下阡的趋势。袅一中国历年所设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 19 1 8 1 9 2 4 )( 指数设19 1 2 年为10 0 )资料来源:牡恂诚民族贵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 I8 4 0 一1 93 7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0 7 页年份工矿企业家数资本额实数( 家)指数实数( 千元)指数19 1813 2155 34 4 7 4 643 1 _ 01 9 1 91 7 22 0 2 43 6 7 4 13 53 ,919 2017 32 0 3 545 4 3 543 7 619 2 1t B 42 16576 16 61 3 3 619 2 214 416 9 45 40 1 l5 20 2l9 2312014 1 22 6 4 172 5 4 5192 4142l6 7 12 8 59 82 7 5 5我们还可以从具体上业行业来进步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棉纺织业1 9 1 3 年华资纱锭的相对比重占5 8 8 但1 9 2 5 年华商手中真正的纱锭比重为4 4 :面粉业,从1 9 2 2 年帝国主义卷土重米开始,很快从1 9 1 5 年一1 9 2 1 年的山超转归入超。中国当时最大的荣氏系统面粉厂也出现了停_ 现象。烟草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其盈利指数也逐年迅速下降。如以1 9 2 0 年1 0 0 ,则1 9 2 3 年约为6 3 7 ,1 9 2 4 年3 05 。”J 为什么1 9 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