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秦朝以法治国二世而亡;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一、汉初“无为而治”表现:与民休息的政策结果:积极: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增强。消极:潜伏着危机。思考: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主要 表现是什么?试对其政策进行评价。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汉武帝的“贤良对策”2.董仲舒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晚年著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思想创制新儒学思想选官制度:察举制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 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说认为 万物皆由金、水 、木、火、土五种原素组组成,其间间有相 生和相胜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 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克 火,火克金。可用以说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 和变变化。阴阳五行学说(2010年全国卷一,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A(2010年全国卷二,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 金德 B.木德C. 水德 D.土德D大一统。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 色彩,但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 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纯属唯心主义,无 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 治长久的。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 迫切需要。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a. 对扭转内外松弛局势十分有利;b .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儒 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 键性作用。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独尊儒术的结果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 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 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延续两千年之久。教学总结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2010年天津卷,2)史记载:汉 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 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 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2010年北京卷,13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 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D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