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揭东二中地理教研组 陈跃2010-11-11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课时) 三、世界城市发展四、中国的城市发展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中原及山东地区江汉平原成都平原Diagram 3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2.地域发展不平衡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北宋汴梁城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北方的城市先发展起来地域发展不平衡随后南方的城市发展超过北方丝绸之路使沿途许多城市发展起来京杭大运河也使多个城市兴起主要沿交通线分布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 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 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 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 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 行宵禁。 市坊制: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 亦称市坊制。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 (商业区)与坊(汉代称里,即住宅区)分设,市内不 住家,坊内不设店肆。市的四周以垣墙围圈,称“阛”, 四面设门,称“阓”。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市的 设立、废撤和迁徙,都由官府以命令行之。市内店铺按 商品种类区分,排列在规定地点,称为“肆”或“次”。 厢:宋代划分京城地区为若干厢,相当今日的区。 点拔:(1)城市轮廓(2)建筑布局(3)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4)商业街的分布(5)对外交通状况点拔:在“坊”的基础上建立“厢”的管理制度;城 市形状和街道系统也不再中规中矩,而是在经济 利益的基础上,自由自生。点拔: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源、人文地理要素:工农业基础、资源、人口、经济发展 水平、交通15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1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