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14 14课:王权与教权课:王权与教权时间重大 事件背景影响王权与教权 关系5至11世纪11至13世纪13世纪末以 后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496)754754年,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年,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国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国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795 816年在位)面前 接受加冕,称“罗 马人的皇帝”,他 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卡诺莎觐见权势膨胀的 教会软弱涣散的 世俗权力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德皇亨利四世格列高利七世格列高利七世10731073年敕令年敕令 1、罗马天主教会就有上帝创建2、唯有教皇有权被称为普世的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 任何错误,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教权王权11世纪主教任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 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教权与王权之争权势膨胀的 教会软弱涣散的 世俗权力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德皇亨利四世胜利胜利教皇完全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13世纪 更是拥有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 1096129110961291)11世纪末,在罗马教廷的倡导下,西 欧教俗封建主以及部分大商人组成联军 ,以向进犯“圣地”伊斯兰教教徒展开“圣 战”的名义,对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了持 续近200年的侵略性军事远征。由于远 征部队每个成员在衣服上饰有基督教的 十字标识,故名十字军。 “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 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 地踏上征途吧!” 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公元1095年11月) 威望骤降的 教会逐步加强的 世俗权力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法王腓力四世“我们要声明,要 陈述,要解释,要正式宣告 ,服从罗马教皇的统治,是 众生得救所完全必需的。” 卜尼法斯八世卜尼法斯八世神曲(但丁): 卜尼法斯八世(当时未死) 死了以后,他和其他几位教皇被打 入地狱的第8层脸朝下栽进 一条裂缝中。阿维农教皇宫 天主教会世俗贵族市民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 1302)阿维尼翁之囚(1309)威望骤降的 教会逐步加强的 世俗权力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法王腓力四世胜利胜利教权急剧衰落,一度严重分裂,甘于世 俗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各地教会基本上依 附于世俗政权。时间重大 事件背景影响王权与教权 关系5至11世纪克洛维维皈依 丕平篡篡位 丕平献土 查查理加冕王权权期望为统为统治披 上合法外衣,强化王 权权;教会为获为获得国 家扶持,发发展壮大势势 力教皇开始干预预世 俗君主的废废立; 奠定教皇国基础础 ;使罗马罗马教会 掌握世俗权权力互相利用 互相依存相 互 依 存 相 互 斗 争11至13世纪卡诺诺莎觐见觐见教会势势力膨胀胀;王 权权衰落教皇王权摆权摆脱 君主控制,具备备 与之抗衡能力, 教权权达到顶顶峰相互斗争 教权权高于王 权权13世纪末以 后阿维维尼翁之囚13世纪纪末,十字军军 运动动失败败;商品经经 济发济发展和市民阶层阶层 支持,王权权加强教权权由盛转转衰 ,各地教会依附 与世俗权权力相互斗争 王权权上升 教权权衰微王教之争 a) 原因: i. 11世纪始,教会势力膨胀,世俗权力软弱涣散 ii. 教会强调教权至上,极力抵制王权和其它势力 iii. 王权企图控制教会,以限制教会势力扩张。 b) 表现: 1077年“卡诺莎觐见”,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妥 协 c) 影响: i. 教皇权威提高,具备了与世俗君主抗衡的能力 ii. 13世纪罗马教廷基本控制西欧教会,并成为西欧封建 统治的中心。王兴教衰 a) 原因: i. 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失败导致教会威望和权力下降 ii. 商品经济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王权逐步加强 b) 表现: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把教皇迁居法国南部小城 阿维尼翁 c) 影响: i.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ii. 教权势力急剧衰落,教会基本上依附于世俗政权。西欧封建社会的王权与教权既互相依存又互 相争斗,请说明这种关系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第一阶段,从公元5世纪开始,王权与教权关系密切,各 有所得。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普遍处于混乱状态, 496年,克洛维受洗,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一部分; 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 的先例;756年,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使教会 掌握部分世俗权力;800年,查理加冕,使自己的统治带 上“君权神授”的光环。王权与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统治的 局面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11世纪开始,教权权势膨胀,世俗权力软 弱涣散,教会强调教权至上,王权企图限制教权势力扩张 。典型事例是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主教 授职权之争,导致“卡诺莎觐见”。表明教权势力不断增强 。 第三阶段,从13世纪末叶开始,英法等国中央政府权力 逐步加强,教权由盛而衰。阿维尼翁之囚是一个历史的转 折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