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的 重点和难点,随着一系列区域经济战略的 相继实施使得我国各区域取得了较快的发 展,但城乡差距却进一步扩大,因此实现 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核心就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 发展。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八个“一号文件”着 力解决三农问题,但我国农村发展问题依 然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流通体系的缺失造成 农村市场化程度低下,从而制约了农村分 工的进一步深化和效率的提高。党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 通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工程”等一系列政策 措施的启动,使得农村流通体系得到极大改 善。但是,农村流通体系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 严重滞后,流通主体培育不足、规模小、 实力弱,技术支持体系落后甚至缺失,监管 与配套体系极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国内对农村流通问题的认识随着国家关于农村流通系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 和推进,近年来农村流通体系的构建问题也逐 渐引起学界、政界更多的关注。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 马龙龙,2009),建设现代高效的农村流通体系 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易开刚(2006)认为构建我国农村现代化商 贸流通体系是发展我国农村商贸业的战略举措,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之一。高铁生(2007)认为深化流通改革,加快流通 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 重要课题。徐振宇(2007)认为分工深化是农村经济增 长之魂,要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其分 工和专业化水平就成为最重要的线索。文启湘(2007)认为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 体系,既是当前加强“三农”工作的迫切任务,又是 开拓农村市场、建设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宋则(2007)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 村从市场、流通人手最关键、最重要。马龙龙(2008)认为现在的农村问题最大的 障碍就体现在流通问题,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就 是流通问题激化的突出表现,以农村流通为突破 口解决三农问题的时机已经到了。黄国雄(2008)指出农村问题还是流通问题, 农产品没有市场就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应该及 早构建农村商业中心,有了这个模式,才会有落 脚点。高铁生(2009)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 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坚 持扩大内需,努力稳定外需,就要加快我国流通 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我们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建设农村流通体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认 识,但如何建设却成为一个重大难题。一、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冯旭芳(2008年)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市场化 水平整体滞后,市场化是今后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的方向。李蕊(2008)量化研究影响农村经济增长贡 献的因素,发现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在 不断下降。陈文玲(2007)总结了农村市场的十个方面 问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低、商品化程度低、 国际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 、信息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程度 低、现代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易开刚(2006)认为我国农村存在着农村商业 网点建设集中度差,农村零售业态结构单一,农村 “商流”、“物流”不畅,农村商贸业人才严重缺乏,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刘建湖(2006)实地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商 品流通市场普遍存在着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 资供应不畅等问题,并且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 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的不利因素。于淑华(2008)认为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一 个严重问题是农产品没有在产地商品化。程国强(2008)指出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 流通体系不健全、流通方式落后、农村现代流 通体系基础薄弱,在根本上不适应扩大农村消费 、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 市场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农村流通体制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滞 后,使得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缓慢,消费品 市场、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要素 市场等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功能不全、流通 效率低下。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工业 消费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但极其落后,农产 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业服务市场严 重缺位,农民“卖难、买难”问题非常突出。农民买农产品难,甚至买不到,听起来像一个 笑话,实质是一个存在的严重的现实问题,也 是农民自给自足的重要原因。市场体系的缺失,传导机制受阻、流通空间狭 小,导致农村市场化程度极低、农村劳动分工 水平低下,大部分农村基本上还处于半自给自 足状态.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民还是“全能” ,“小而全”是对农民最真实的写照。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民生产生活商品化程度较低 ,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粮食流通领域还存在垄 断或半垄断现象,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快速发展极不协调。2农村市场流通主体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目前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大多以个体商户、运销 农户和经纪人为主(程国强,2008),“夫妻 店”、“代销店”是农村流通主体中的主体,传统 流通方式居于主导地位,现代流通业态和经营 方式发展不足,经营条件简陋,规模较小、环 境差、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散、乱 、差、小”是其基本特征。虽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以连锁经营、统 一配送等经营方式建设标准化“农家店”,到目 前全国已建成乡级店33947个,村级店287360 ,但对于我国庞大的农村来讲,无论从数量上 还是规模上都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农村经 济快速发展的需要。3农产品、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等 流通体系不协调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条块分割的影响,形成今天 农村农产品、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村 服务等流通体系相互独立的局面,一些农产品 、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仍然由政府进行管理和 控制,由一些行政或类行政的机构执行购销功 能,具有垄断的性质。这样不仅造成了流通网络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 重复建设,而且由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 使得各流通体系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整 合。面对购买力小而分散的农村市场,各流通主体 无法获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经济效益非常 低下,积累缓慢,无法实现规模化和现代化发 展。农村商品流入流出双向流通本可以一体化运行 的过程被人为的割裂开来,形成资源浪费,使 得农村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极高。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还在很大程度 上受制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无法连续经营。供销社系统由于多年来长期处于低利润甚至亏 损状态,在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形同虚设,给国 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4农村流通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现阶段农村流通的发展多为农民的兼业化经营 ,即农民在农忙时以农业生产为主,农闲时兼 顾商品流通,经营商品流通只是农民的副业, 农村商品流通没有从农业生产中完全分离或独 立出来。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各项改革滞后,农民离不开 土地,同时由于农村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农村 商品化率低,农民大部分自给自足,如果农民 完全从事商品流通还无法维持自己更好的生计 。因此,农村市场规模限制了农村分工水平的进 一步深化,无法使农村流通形成独立的产业体 系。5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现代化程度低多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 后。虽然近年来各地“村村通”工程实施,使得农 村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处于比较落 后的状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更 差,使得农村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成本很 高,流通效益低下。农村人均商业面积极小,现有农村市场的供电、 供水等基础设施不足,仓储、运输等物流设备设 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使得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 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信息化建 设等政策措施无法有效推进。6农村流通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缺位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监管困难,再加上监管 措施和力度不够,导致农村流通管理体系 不健全,市场监管缺位,使得农村假冒伪 劣商品充斥市场,市场秩序混乱,大量不 法商贩将假冒伪劣商品运往农村,而农民 缺乏鉴别能力,假冒的食品、化肥、农药 、种子、家电等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害,阻 碍农村商品的正常流通,破坏了农村商品 流通秩序。二、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总体目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严 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 难,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导致农民工大批返 乡,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经济系统的良性 发展,同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 系统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 滑,GDP保持了8.7%的增速,但是仍为我 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我国即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是我国依托自主创新实现全面转型发 展的重要时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建设和 谐社会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扩大内需率先走出 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我们必须更新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 路、创新发展模式、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这些 宏伟目标顺利实现。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 现代化建设必须加速推进,在促进农村经济系 统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还要满足新时期新背景 下的新要求。2.1 依托自主创新实现国民经济全面转型发展 ,要求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农村流通体系在我国全面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政策背景下,全社会建立起了良好的创新环 境和氛围,依托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 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 容。自主创新、转型发展不仅对城市、工业提出了要 求,而且对农村、农业、服务业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流通产业是服务业中的基础行业,是联系生产领 域与消费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其在消除产消不对 称性、实现产品价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流 通创新成为我国建设自主创新体系过程中必不可 少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大生产需要有不断 创新的现代化流通体系与之相适应。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流通体 系的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发 展离不开现代流通的支撑和推动。农村流通在农村自主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具 有决定性的作用,落后低效的农村流通体 系会制约农村市场化进程和农村转型发展 ,现代高效的农村流通体系则会有力地促 进农村市场化进程和农村转型发展。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 是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自主创新、转型发展 的基础。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禀赋集中,使得 城市流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相比农村流通体系 先进很多,而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 化程度极低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流通体信息 化、网络化建设更为迫切,要求农村流通体系 必须进行创新,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农 村流通信息化、网络化。2.2深化农村分工水平,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要求建立独立、高效的农村流通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进一步加大,城乡二元结构状况没有得 到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解决我 国城乡的二元经济发展态势。城乡经济差距的 不断扩大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协调,还对社会的 稳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战略目标,其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而如 何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则是整个战略的 核心问题。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推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是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有保证的收益递增依赖于渐进的劳动分工,专业 化经济与劳动分工才是经济进步的最重要的源泉 (杨格,1928)。对于城乡经济系统的发展来说,经济增长的过程 ,不仅是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更是以 分工网络的演进为驱动的过程(徐振宇,2007) 。因此,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促进农村分工深化 ,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效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