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内容解读1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条件。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归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3结合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4全面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5总结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下达 ,广纳贤士。3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求贤令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1)商鞅设立了 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新法把 与 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新法还打击了贵族特权,树立了 的政治、经济优势。(2)商鞅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严肃军纪。(3)建立什伍组织。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 得到保证。军功爵官爵军功新兴地主阶级兵源2经济: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1)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 ,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2) 。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 ,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合法性井田制奖励耕织度量衡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 。(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 ,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 。(2)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 制度。(3)商鞅还规定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4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 的措施。 中央集权封国采邑制中央集权什伍连坐 轻罪重刑焚烧诗书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及评价1结果: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未被废除。2评价(1)积极作用发展了 ,增强了国力。壮大了 ,稳定了 ,达到了 的目的。是战国时期 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 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 转型,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地主经济军事力量统治秩序富国强兵最彻底秦国中央集权制(2)消极影响:商鞅实行的文化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长远而消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则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商鞅舌战图反映的是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拓展1 商鞅舌战图反映出哪些问题?答案 (1)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2)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3)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拓展2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拓展3“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由此,你认为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和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 (1)依据: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2)成败因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拓展4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案 变法深入人心。 【角度1】 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提示 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就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商鞅变法的内容及特点(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便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3)建立县制,这就实际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角度2】 商鞅变法显现出怎样的特点?提示 (1)商鞅变法是实行较彻底,对旧贵族打击较严重,变法措施较全面,为期较长久,影响较深远的改革。(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3)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1阅读下面材料: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请回答:结合材料,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怎样规定的。答案 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规定以军功大小授爵;由国君任免官吏;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的结果及评价【角度1】 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提示 (1)奖励军功、建立县制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2)废井田、重农抑商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达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角度2】 商鞅变法存在着哪些局限性?提示 (1)轻罪重刑,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2)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3)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 【角度3】 为什么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提示 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千年犹行秦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2请回答:(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答案 (1)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2)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课中思考】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提示 商鞅通过南门徙木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利执行。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提示 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爵,这样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阅读与思考】请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分析商鞅“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等举措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答案提示 春秋战国以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个体劳动取代了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的强制性集体耕作,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为适应社会的转型,商鞅规定“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对男子成年而不分家立户的要加倍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秦国保守的戎、氐等少数民族中男女杂居、父子同住的生活方式,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与探究】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成败与历史影响。答案提示 (1)商鞅变法的功绩: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运动。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腐朽势力,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改变了秦国贫弱落后的面貌,使之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2)商鞅变法的弊端:为保证变法的实施,商鞅迷信法律,推行严酷的法令,既抑制了旧贵族的反抗,也压制了人民的不满,树敌太多,最终不仅导致其个人悲惨的结局,也对后来秦国乃至秦朝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都是对法家思想极端推崇所带来的恶果。(3)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商鞅变法不仅壮大了秦国,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变法中所确立的许多制度为后代所沿用。【自我测评】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提示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和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历史意义:(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4)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可以归纳为哪几个因素?答案提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2)商鞅的个人作用:商鞅敢于同旧的势力作斗争。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变法过程中,又不畏强权,严惩了一些旧贵族,从而确保了新法的推行。(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4)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这是重要因素。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