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人们都通过读书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明事理,知荣辱,长才干。但随着科技互联网的遍布,使得人们看到了它的便捷之处,真正坐下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直接影响我们的学生对读本漠视,只爱上网,不爱阅读。这成了学生阅读测试中一大障碍!这一现象不容乐观!如何让儿童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对有着悠久诗书传统的当代中国来说,更是十分重要和迫切。我们都知道,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吸收知识、理论、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营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从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从中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自身素养全面和谐发展。如何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我想从如下几点入手:一、营造一个清新、自主的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书香文化;在班级建立图书柜,将适合各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分类,有学生自主管理,利用课余时间开放阅读;教师还可利用每周阅读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将感兴趣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学生往往对此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二、让朗读贯穿课堂 教师可通过真情范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老舍的猫时,老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景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还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 ,如我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想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外貌动作,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仿佛自己就是小嘎子,胖墩儿,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味、有声、有色、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小嘎子的机敏又争强好胜的特点。此外教师可创设情境,提倡多种形式朗读 。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三、让“说话”闪亮登场 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就要贯穿于新的课堂模式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总之,我们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促进自我发展,使学生爱上阅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