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7课 国民经济的恢复前言:建国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脉络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 19581960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19591961年经济严重困难时 期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工农 业发展,经济形势好转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经济恶化 (濒临崩溃) 1978 改革开放时期二、土地改革(与统一财经、抗美援朝同时)1土地改革背景: (1)在旧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地主 向租佃农民剥削高额地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广大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和社会 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巩固人民政权,改善民生。2土地改革立法: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看文献选读、图片)3土地改革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 的农民,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比较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控制荒地)(反封建性质新 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4土地改革实施时间、范围:1950 1952 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区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 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 小字:土改完成区,对农民新分得 的和原有的土地,都发给土地房产所有 证,(看课本图片) (看文献选读82页 ) 5土地改革性质:是一场消灭地主土地 所有制,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 所有制的伟大变革。 6土地改革意义: 经济: (1)从土地制度变革角度: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 来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2)从农业生产角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 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3)对其他经济建设的影响角度:为国民经济的恢 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政治与社会(4)从农村及政治角度:中共完成了对 旧乡村的改造,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以 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5) 不足:保留了小农生产方式,不利于机械化 的推行;(不久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有的农民 失去土地) 认识: 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之 一,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重 要手段。 (联系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发动 农民革命,参加红军,夺取政权) 土地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和 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巩固人民政权,改善 民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