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 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其人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 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 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 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 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 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 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 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 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 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 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 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 ,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 ,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 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 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 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 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 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 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 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 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 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 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 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 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天下无道久矣 王命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 礼坏乐崩,子弑父、臣弑君、少凌长、庶废嫡 “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 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 (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 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 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 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探究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 子这句话的理解。 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 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 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 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 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 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杏坛授业,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 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 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6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9 岁的子路。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第二阶段:自37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 55岁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 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 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 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 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 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 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 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 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 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的得意门生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 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 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 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 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 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 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 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 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 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 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探究二:你能说出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教育思想吗?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 立圣人孔 子轰动 维也纳 老外看戏 学论语?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 院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儒学在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 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 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 治等等。韩国尊儒最甚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 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 ,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 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 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 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三教同源在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 朝形成独尊之势。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 教同源”。探究三:思考:久远的年代是指?欧洲为什么承 认孔子的思想?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 ,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 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 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 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 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 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 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 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 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 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 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 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 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 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 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 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 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 回到卫国 。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 ,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 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 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 者毋以有己。” 通过老子的赠言,你觉得孔子周游列国, 最终无果而终的原因有哪些?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经书影周礼书影儒家者流,盖出于儒家者流,盖出于 司徒之官。司徒之官。游文于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 之际,祖述尧舜,宪章之际,祖述尧舜,宪章 文武,宗师仲尼,以重文武,宗师仲尼,以重 其言,于道最为高。其言,于道最为高。问题一:什么是问题一:什么是“ “仁仁” ”?什么是?什么是“ “礼礼” ”?问题二:问题二: “ “仁仁” ”与与 “ “礼礼”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 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 ,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重建周礼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也 期待社会严格遵守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的等级 秩序。秩序。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 外在的等级制度、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外在的等级制度、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 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人而不仁,人而不仁, 如礼何?如礼何?” 只要只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便便 是仁!是仁! “ “仁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 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 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这就是爱 !仁者仁者人人总结: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仁者爱人”“仁政”“忠恕”“礼”“克己复礼”“等级制度”“正名”如果说“隆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 “贵仁”就是它的思想核心。“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正是以“仁”释“礼”, “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 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 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 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 神的根基。儒家的儒家的“仁礼仁礼”学说内涵极其丰富。举凡社学说内涵极其丰富。举凡社 交礼仪、生活标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交礼仪、生活标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 攘括在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