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上期暑假 补课语文试卷评讲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3)州司临门, 。 (陈情表)暧暧远人村雕栏玉砌应犹在急于星火(4)一觞一咏, 。 (兰亭集序)(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亦足以畅叙幽情赢得仓皇北顾怅寥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辅传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 。初补蓝田令,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 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故僮仆放纵,为百姓 所患。辅绳之,杀其二奴,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 户,一县称之。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 复击杀之。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协 ,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 ,及义阳王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 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 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及孙秀执权,威 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 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 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 恐辅将以怨疾获罪。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是 国之愚臣而已。”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 止。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又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 ,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 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 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 。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转梁州刺史 ,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杀天 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 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 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初,辅尝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 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 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 劝,恶足以鉴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 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节选自晋书张辅传) 【注】“义阳王威”是指义阳王司马威。下文的“长沙 王乂”“河间王颙”分别指长沙王司马乂(y)、河间王 司马颙(yng)。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 劝:惩罚B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 德:感激C转梁州刺史,不之官 之:到去,此指 赴任D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 见:我2A 【解析】劝 劝勉3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 汉亦留之以相当B楷闻辅之还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选 AA 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3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而观因军事害彦 不如因而厚遇之选 AC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D因:介词,借,凭借;介词,趁机,趁此。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辅担任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 军郝彦不和,孟观借军中事务陷害郝彦,张辅检举 、弹劾了孟观。B游楷想在西土扬威,就和陇西太守韩稚一起商 议,韩稚之子韩朴当场杀了有不同意见的人,接着 召集军队攻打张辅,张辅被打败。C张辅既能治理州县,又曾任职朝廷,还可带兵 打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所以得到河间王司 马颙器重,让他代替皇甫重担任秦州刺史。D张辅从语言“烦省”、材料取舍、人物褒贬、“ 造创”有无等四个方面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写作进行了 比较,对司马迁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良史”。选 C【解析】因果关系不当。司马颙感激张辅 带兵相救,而让他担任秦州刺史。5翻译下列句子(8分) 及孙秀执权,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 。(4分)赋分点:到孙秀掌权时,司马威在孙秀面 前诬告张辅,孙秀被司马威迷惑,将用 法律制裁张辅。(5分:“构辅于秀”“绳 辅以法”2处各1分,大意3分)到孙秀掌权时,司马威在孙秀面前诬告 张辅,孙秀被司马威迷惑,将用法律制 裁张辅。(5分:“构辅于秀”“绳辅以法 ”2处各1分,大意3分)5翻译下列句子(8分)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4分 ) 赋分点: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 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5分:“论”“ 降”2处各1分,大意3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 ,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5分:“论”“ 降”2处各1分,大意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 为所伤。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 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放 置之。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 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 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博。几伤者数矣。 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 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 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 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 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 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 ,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 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 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 头闻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 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 如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 也。”嗟乎,天下之勇于博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 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 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 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圈斫之,一 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 仗入府廒防守,不下百教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 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 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戌地,去贼 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 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 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 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 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 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 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 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 矣。(本文有删节) 【注】 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 窜名:冒领空名。 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举 举:称 B.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 烛:照 D.且数十武 武:步选B【解析】“然”应为“燃烧”。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A. B. C. D. 选D 【解析】D项,皆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介词“因为 ”; B项,前一个引出动作的处所“在”,后一个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被”; C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8.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 一组是 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独冉氏狗竞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 B. C. D.选C【解析】说刘位东设想若有盗贼闯入该 狗会如何凶猛而斗,使贼人不得进入。 只是说刘位东在陈述狗的凶猛。只 是陈述家中有一条凶猛的狗。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公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 其害。【解析】由全文最后一句“冉氏之智,过人 远矣”可知作者是非常赞赏冉氏杀狗的。9.【答案】A10.将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2分) 故 曰 勇于 私 斗 而 怯 于 公 战 又 奚 独 怪 于 狗 而 烹 之 嘻 过 矣!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 狗而烹之嘻过矣!11.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赋分点:“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 意思,译为“以为忧”“以为苦” 也可。11.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 之用也。赋分点: 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固),是因为 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向:从前、先前 不之杀:宾语前置句:不杀它。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固),是因为 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向:从前、先前 不之杀:宾语前置句:不杀它。(四)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011题。蝶恋花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 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 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蝶恋花 纳兰性德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 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 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一如纳兰性德大多数作品,情深意长,迷惘感伤 但这还不足以使这首词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佳构。细细咂 摸,这首词里最让人心动、也最让人难忘的特质,是那 穿越时空的的思念。在古诗里,所有的思念,其实都与 时空的隔绝有关。地域辽远,路途坎坷,加上交通不便 ,遥远的想念便更让思客刻骨铭心;而人生无常,盛时 难再,加上红颜易老,时间的无情便更使离人惊心动魄 。时空的阻隔也就催生出许多衰感顽艳、绝望痛切的相 思。蝶恋花 纳兰性德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 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 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 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 。 更重要的是,一个“又”一个“曾”,完成了时空上的 移位与重叠。故地重游,绿杨依旧,一如当初折柳相望 、依依不舍之时(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有 折柳相送的习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